修城“不积极”——明代筑城史的重要一面
发布时间:2017-09-24 06:14
本文关键词:修城“不积极”——明代筑城史的重要一面
【摘要】:从湖广等地的情况来看,有明一代,偏安之地城池迟迟未建、安定时期任其圮坏等"不修城"的情形颇为常见。官民财力匮乏、不利的地形环境、官员因循苟且、舆论习于将修城视为劳民伤财等不利条件限制之下,各地官民修城消极懈怠的状况相当普遍,近乎世风。这种始终无法消除的消极因素对明代的筑城政策及其实施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明前期修筑、维护城池主要限于驻军各地,对于其他众多普通州县并未从严要求,以示体恤民情,以免招致民怨;明廷对各地修城频频申令、施压,但收效欠佳;各地往往迫于"寇盗"威胁及上司督责的压力才兴工修城,而前者的作用尤为突出。学者所谓明代"一贯积极、严厉的"筑城政策促成了各地广修城池的看法似乎并不完全切合史实,一些流行已久的相关认识亦有修正、澄清的必要。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关键词】: 修城 筑城政策 城防 明代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明清时期冀鲁豫乡村的堡寨与社会变迁”(2015M58131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48
【正文快照】: 对于明代各地广修城池的史实,人们并不陌生,学界历来对此也不乏关注,渐已揭明了不少相关情况:明太祖及其后继者对各地城池的修筑、维护多有重视与强调,管理修城工程的相关制度堪称完备,各地修筑城池的数量、修城次数皆远远高于以往,等等1。多年来,不少研究者往往根据这些史实,,
本文编号:9098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909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