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宋朝科举制度的政治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4 14:03

  本文关键词:宋朝科举制度的政治功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宋朝 科举制度 政治功能


【摘要】: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官员选拔制度。它创建于隋朝,完善于唐宋,尤其是宋代的科举制度,不问家世,不须举荐,以考试成绩取士,体现了公开考试、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精神,而且其本质上更是一种封建王朝吸纳和控制知识精英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度的实施打破了世家大族对于选举的垄断,有利于公平公正的选拔人才,提高了官员素质与行政效率,保证了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扩大了统治基础,维护了社会稳定,也促进了宋代崇文重学风气的形成。但其消极影响则是儒学成为统治者奴化臣民的工具,加剧了官僚队伍的不断膨胀,强化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重经义而轻视科学技术的风气,从而又成为造成中国日益落后的制度因素之一。两宋时期的科举制度正处于发展完善的阶段,科举考试逐渐渗透进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使宋代成为一个空前的科举社会。本文结合对宋代科举制度的组织管理与考试内容的论述,揭示了宋代科举制度的主要政治功能:首先,科举考试制度促进了宋代的社会流动,有利于扩大和巩固赵宋王朝的统治基础;其次,大批文士通过科举入仕,扭转了唐末五代以来武将跋扈、崇尚暴力和以下犯上的社会风气,对落实崇文抑武国策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促进了文官政治的建立,提高了官僚队伍的文化素质与行政效率;再次,宋代科举的制度创新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公平性,同时,朝廷有选择地针对不同区域或特殊人群推行科举考试优惠政策,有助于增强文化相对落后地区士人对宋朝的向心力,巩固宋朝对边远地区的统治;而增加特奏名录取人数,对众多屡试不第的士人给予出身,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冗官问题,但也坚定了许多士人坚持在科举路上走下去的信心,防止了他们因屡试不第而对赵宋皇朝离心离德。最后,宋朝历代最高决策集团还通过对科举考试科目、题目和录取标准的控制和调整,为其在不同时期的政策调整做舆论引导和思想动员,有力地配合了方针政策的重大转变。
【关键词】:宋朝 科举制度 政治功能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91.3;K24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绪论8-18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8-9
  • 二、研究现状9-15
  • 三、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15-18
  • 第一章 科举制度创立前的中国选官制度18-22
  • 第一节 秦汉以前贵族世袭的世卿世禄制度18-19
  • 第二节 秦汉以后的察举制、征辟制和九品中正制19-22
  • 第二章 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22-30
  • 第一节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22-25
  • 第二节 宋朝科举制度的完善25-30
  • 第三章 宋朝科举制度的政治功能(上)30-46
  • 第一节 加强宋朝皇权与扩大统治基础30-35
  • 第二节 与士大夫共治天下35-38
  • 第三节 通过科举优惠强化特殊地区和人群对宋朝的向心力38-46
  • 第四章 宋朝科举制度的政治功能(下)46-60
  • 第一节 加速崇文抑武国策的推行46-53
  • 第二节 有效配合重大方针政策的调整53-60
  • 结语60-64
  • 参考文献64-70
  • 一、古籍部分64-65
  • 二、今人著述65-67
  • 三、参考论文67-70
  • 致谢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希清;;简论唐宋科举制度的变迁(下)[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蓝武;宋代广西的考试选官述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顾宏义;;宋初武臣子弟应举入仕论略[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4 裴淑姬;;论宋代的特奏名制度[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季翔;;科举殿试制度初探[J];学理论;2011年04期

6 李笑梅;试析宋太宗扩大科举及其积极意义[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7 祖慧;;南宋宗室科举制度探析[J];历史研究;2011年02期

8 祝尚书;论南宋的四川“类省试”[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9 何忠礼;;论南宋高宗朝的科举制度[J];探索与争鸣;2007年05期

10 裴淑姬;;论宋代的宗室应举[J];宋史研究论丛;2008年0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秀华;南宋宗室应举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2 石振峰;宋太祖朝科举进士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3 张冲;南宋归正人若干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117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9117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0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