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先秦时期周文化与秦文化互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5 00:35

  本文关键词:先秦时期周文化与秦文化互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先秦 周文化 秦文化 互动 影响


【摘要】:文章探讨先秦时期崛起于关中的周文化与崛起于陇西的秦文化的互动。周文化,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核心体现是尊天敬祖观、以德配天论、明德慎罚说、保民重孝说;制礼作乐——传统礼仪文明的发端;以农为本,民好稼穑。双向吸收戎狄文化和周文化的秦人开始显示出强大的生命活力,实力逐渐强大起来,首先接受"周遗民",吸收周人的信仰;其次,以诗书礼乐法度为政,"文字犹有丰镐之遗";再次,周秦农业、手工业文明的对接。所以,先秦时期周文化与秦文化互动主要是尚礼崇德的礼仪文化与非礼薄法的戎狄文化的互动;宗法家族观念与择勇立强习俗的互动;发达的农业文明与落后的游牧文明的互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更高层次的秦文化,造就了秦穆公时期"昙花一现"式的短暂辉煌。
【作者单位】: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关键词】先秦 周文化 秦文化 互动 影响
【分类号】:K203
【正文快照】: 周族崛起于关中,秦族崛起于陇西,在西周王朝统治时期两者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秦人在立国前后展开了向周文化靠拢和学习的过程,形成了周、秦文化的对接与互动。以周文化为代表的关中文化和以秦文化为代表的陇西文化的互动,主要是尚礼崇德的礼仪文化与非礼薄法的戎狄文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媄戒甫;;西周《■鼎挊》研究[J];考古;1963年12期

2 赵化成;;寻找秦文化渊源的新线索[J];文博;1987年01期

3 袁仲一;;从考古资料看秦文化的发展和主要成就[J];文博;1990年05期

4 卢连成;杨满仓;;陕西宝鸡县太公庙村发现秦公钟、秦公旽[J];文物;1978年11期

5 卢连成;杨满仓;;宝鸡县西高泉村春秋秦墓发掘记[J];文物;1980年09期

6 李学勤;;秦国文物的新认识[J];文物;1980年09期

7 黄留珠;秦文化二源说[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海生;论不其簋铭中的伯氏即南仲[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2 刘明科;;雍地——秦人ud文化中心论[J];宝鸡社会科学;1995年Z2期

3 刘军社;;秦人对周文化吸收问题的考古学观察[J];宝鸡社会科学;1998年04期

4 刘明科;;秦族源及早期都邑、葬地歧说集举[J];宝鸡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5 刘明科;;秦族源及早期都邑、葬地歧说集举(续)[J];宝鸡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6 田延峰;;论秦被封为诸侯的特殊性[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陈荣清;;论先秦石鼓诗歌与lg渭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陈亮;;宝鸡周秦旽与南方旽的比较研究[J];长江文化论丛;2007年00期

9 陈阳;戴哲涛;;中国财税博物馆藏滕侯赇之歌钟考[J];东方博物;2010年03期

10 王辉,萧春源;珍秦斋藏王二十三年秦戈考[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荣清;;论先秦石鼓诗歌与保护lg渭流域生态环境[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2 田亚岐;赵士祯;;东周时期关中地区国人秦墓棺椁的演变[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张天恩;;早期秦文化特征形成的初步考察[A];秦文化论丛(第十辑)[C];2003年

4 许卫红;董卫剑;;宝鸡市陈仓区宁王村遗址调查简报[A];秦文化论丛(第十一辑)[C];2004年

5 方建幫;;秦子旽及同出钟声研究[A];第一届中国音乐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李学勤;;秦文化的历史与发展[A];中国秦文化研究(2011第1期总第1期)[C];2011年

7 徐日辉;;早期嬴秦探微[A];中国秦文化研究(2011第1期总第1期)[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孙赫;论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人才引进[D];吉林大学;2011年

3 郝建杰;《诗经·国风》地域性考论[D];上海大学;2011年

4 陆德富;战国时代官私手工业的经营形态[D];复旦大学;2011年

5 刘芳芳;战国秦汉妆奁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倪玉湛;夏商周青铜器艺术的发展源流[D];苏州大学;2011年

7 包瑞峰;嬴秦礼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田延峰;秦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9 王清雷;西周乐悬制度的音乐考古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10 井中伟;先秦时期青铜戈·戟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旭辉;秦都移异与秦的崛起和统一[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探戈;春秋战国时期的秦戎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沈琳;秦国与戎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劲松;近十年新出殷周青铜器铭文的整理舆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5 赖彦融;早期齐彝铭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6 胡进驻;东周郑韩墓葬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7 王铁峰;秦国富强及东并六国之地理环境条件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朱力伟;东周与秦兵器铭文中所见的地名[D];吉林大学;2004年

9 葛明岩;法家文化与秦的兴亡[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孙金霞;楚乐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兴尚;周文化的精神魅力[J];统一论坛;2002年03期

2 霍彦儒;一部研究先周文化的力作——读刘军社《先周文化研究》[J];华夏文化;2004年01期

3 曹斌;;先周文化研究述论[J];江汉考古;2007年03期

4 李季;;“2009中国·岐山周文化艺术节”隆重举行[J];当代戏剧;2009年03期

5 赵世超;周文化的时代特征和文化交叉现象[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6 汪素芳;;风从太行来,花在丽水开——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中国馆河北活动周文化展演活动综述[J];当代人;2012年08期

7 王克林;先周文化再研究[J];文物季刊;1995年01期

8 陈全方;陈馨;;周文化在山西地区的扩散和影响[J];西北民族论丛;2008年00期

9 张正明;楚文化及其与周文化的关系[J];寻根;1997年02期

10 汪素芳;;花开丽水——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河北活动周文化展演[J];河北画报;2012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克晋;;秦文物的艺术特征及其相关问题(大纲)[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谭逊;搭建文化台唱红招商戏[N];宝鸡日报;2009年

2 李 桐;黄金周文化消费浅谈[N];中国国门时报;2005年

3 岐山县委书记 白升安;传承周文化 实现平安创建新突破[N];陕西日报;2008年

4 牟宏川 杨银海 吴宏昌 李秋虎;龙腾古周原 凤鸣新岐山[N];宝鸡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郑晔;周文化为和谐西岐强身[N];宝鸡日报;2010年

6 记者 瞿媛媛 通讯员 胡旗;三周文化进校园[N];益阳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崔婷婷;周文化“寻根游”再现井喷![N];宝鸡日报;2009年

8 宝鸡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 乌永陶;承周都遗风 创岐地平安[N];陕西日报;2008年

9 中共岐山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付乃璋;以“德”和“理”念夯实和谐发展之基[N];宝鸡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郑晔;岐山县 周文化催生旅游热[N];宝鸡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峰;淮河流域周代遗存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林伟;论泾水上游的周文化[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143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9143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3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