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农作物地域推广发展及其规律探讨
本文关键词: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农作物地域推广发展及其规律探讨
【摘要】:本文主要以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农作物的地域引种、推广、 发展为研究对象。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农作物的地域推广发展, 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地理条件下,在人口、科学技术、商品经 济、政府政策、人们的思想认识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取得了 辉煌的成就,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现实问题和生态问题。 研究其推广发展规律及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对我们走 出历史困境,解决“三农”问题,发展现代农业有深刻的借鉴 意义。 本文首先对主要农作物种类的地域推广发展进行个案研 究,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主要相关因素对其推广发展的影响, 进而论述了推广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教训、中外农作物的互动交 流。最后总结了其基本特点、社会意义及其对发展现代农业的 借鉴作用。
【关键词】:封建社会 农作物 地域推广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K207
【目录】:
- 前言8-11
- 第一节 解题及选题的意义8-9
- 第二节 使用的研究方法特点9-10
- 第三节 几个需要说明的问题10-11
- 上篇11-59
- 第一章 封建社会时期主要粮食作物的推广发展12-33
- 第一节 汉唐之际小麦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发展12-17
- 第二节 两宋时期小麦在江南地区的推广17-20
- 第三节 北宋时期“占稻引种到江南”20-23
- 第四节 明清时期甘薯栽培技术的发展传播23-28
- 第五节 明清时期“棚民”与玉米的推广种植28-31
- 第六节 小结31-33
- 第二章 封建社会时期主要经济作物的推广发展33-52
- 第一节 唐宋之际茶叶在江淮地区的发展33-39
- 第二节 元明时期棉花的引种及三大商品棉经济区的形成39-45
- 第三节 明清时期烟草的引种及地方性品牌的普及45-50
- 第四节 小结50-52
- 第三章 封建社会时期油料作物的演变发展52-56
- 第四章 封建社会时期果蔬类作物的演变发展简介56-59
- 下篇59-106
- 第五章 封建社会时期影响农作物推广发展诸因素及系统规律60-83
- 第一节 我国历史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作物推广发展的影响61-65
- 第二节 封建社会时期粮食作物的推广发展对社会人口增长的被动适应65-68
- 第三节 封建社会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经济作物推广的促进作用68-71
- 第四节 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是农作物推广发展的前提71-75
- 第五节 封建政府的政府行为对农作物推广发展影响的双重性75-78
- 第六节 农学家与农作物的推广发展78-83
- 第六章 封建社会时期农作物推广发展过程的历史教训83-88
- 第七章 封建社会时期中外农业物种的交流互动88-97
- 第一节 外来物种的引进对我国农业的影响89-93
- 第二节 我国起源物种的对外传播93-97
- 第八章 封建社会时期农作物推广发展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97-106
- 第一节 封建社会时期农作物推广发展体系的特点及历史局限性97-99
- 第二节 封建社会时期农作物的推广发展对种植业结构的影响及其历史地位99-101
- 第三节 以史为鉴,,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01-106
- 结语106-107
- 参考文献107-11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祖涛;《窦娥冤》——旧时代的悲剧[J];语文学刊;1987年04期
2 周建成;不讲理的考试忌讳[J];阅读与写作;1999年04期
3 辛怡华;;伯公父| 铭文中的农作物名称考[J];农业考古;1993年03期
4 王卫国;《孔雀东南飞》是反封建的好作品[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5 张正芳;荀派艺术的两条线、三个对象[J];中国戏剧;1988年06期
6 洪家宁;提倡一下做“张瑞”[J];探索;1992年06期
7 ;户外拍摄……金色的田野[J];影像视觉;2008年12期
8 健夫;周信芳初演京剧《海瑞上疏》[J];中国戏剧;1959年19期
9 邹启宇;泰国的封建社会与萨迪纳制[J];世界历史;1982年06期
10 舒湮;直士和庸才[J];领导文萃;199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汉祥;;农作物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2 李洪杰;朱至清;;多年生农作物与环境保护[A];2004’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4年
3 陈秀兰;柳学余;何震天;韩月澎;杨鹤峰;;江苏省农作物辐射诱变育种的成就与展望[A];中国原子能农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陈秀蓉;杨成德;贾迎春;;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的分离鉴定[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5 赵玉芬;;磷与生活[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与社会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宋小庆;;第九讲 话说封建社会[A];学习历史唯物论二十讲[C];2004年
7 石光宝;吝善学;;农作物药害症状的简单识别[A];2004年辽宁农业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徐鸿卫;;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践与思考[A];长三角清洁能源论坛论文专辑[C];2005年
9 ;江苏省农作物药害调查总结[A];2006年江苏省病虫防治绿皮书[C];2006年
10 郭海英;杨兴国;万信;;陇东农作物对气候变化的生态响应机理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吴志远邋特约记者 马良平 通讯员 钟平 张劲;督办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N];湖北日报;2007年
2 记者 金姝;让普通农作物具有药品功效[N];吉林日报;2006年
3 矫海;富裕县全力确保农作物丰产丰收[N];齐齐哈尔日报;2007年
4 赵书民 马建刚;商州狠抓麦田管护[N];商洛日报;2007年
5 通讯员 陈益 梁柏清 记者 张良;长在地上的芦笋也能贷到钱[N];绍兴日报;2006年
6 林金康邋通讯员 王伟霞;加固农业设施 及时抢收农作物[N];宁波日报;2007年
7 记者 郭军;全市农作物耕作面积达339.9万亩[N];朝阳日报;2008年
8 杨应平;带动更多人绿化家园[N];山西政协报;2008年
9 李根杰;农作物间套种促农增收[N];南宁日报;2010年
10 许伦泉;四川农作物播种面积有所减少[N];粮油市场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平;农作物重金属污染胁迫遥感弱信息增强与计算[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明峰;北宋经学与文学[D];扬州大学;2005年
3 刘碧波;微囊藻毒素的检测及其在水、沉积物和农田中的环境行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6年
4 林文鹏;基于MODIS波谱分析的作物信息提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6年
5 杨志文;原初农业社会私有产权起源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6 帅震清;稀土材料开发中放射性钍的迁移规律及其对人体所致辐射剂量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张正斌;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及相关性状的QTLs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年
8 刘光明;农作物和植物源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检测技术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9 郭光普;西藏墨脱县野生动物和当地居民之间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陈琳;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战略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爱军;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农作物地域推广发展及其规律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2 冯秀芳;六六六在关中盆地典型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3 耿艳辉;泾河流域植被生态需水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杨毅超;基于Web数据挖掘的作物商务平台分析与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5 周泽宇;政府控制农作物生物灾害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6 陈新丽;对达斡尔族农作物变迁的人类学探讨[D];内蒙古大学;2008年
7 韩坤;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经济价值分析[D];河海大学;2007年
8 李玉芳;马克·布洛赫:比较史学的理论和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闫莉;基于本体的信息检索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8年
10 李剑夫;国产氯化钾在农作物上的增产效应、施用技术及推广应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383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938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