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对鲜卑族历史进程的作用与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1 08:06

  本文关键词: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对鲜卑族历史进程的作用与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儒学 鲜卑族 天命观 典章制度 伦理观念


【摘要】:鲜卑族为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源自东胡部落,兴起于大兴安岭山脉。在西晋时分为三支,东部有段部、慕容部、宇文部,北部有拓跋部,西部有吐谷浑、乞伏部、秃发部。鲜卑族在南下西进的迁徙过程中,不断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别是中原儒学对鲜卑族慕容部、秃发部、拓跋部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部族接受儒学的过程与其民族接触汉文化或入主中原的历史进程是相始相终。慕容鲜卑较早接触到儒学,其所建立的政治制度也往往受到儒学的一定影响。秃发鲜卑是鲜卑族部落中徙入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典型代表,所建立的南凉政权虽存续时间不长,但秃发鲜卑上层拉拢汉族士人、学习儒家文化、引入中原政治制度的做法,都说明这支鲜卑部族曾受到儒学较深刻影响。拓跋鲜卑、宇文鲜卑曾活跃于我国北方地区,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我国北方,其典章制度受到儒学的深刻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实际上就是拓跋鲜卑儒家化的典型体现。宇文氏控制下的西魏及其建立的北周政权,曾以恢复儒家旧制闻名于世,北周的社会教育也受到儒学影响。可纳入鲜卑文化体系的北齐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儒学的影响。具体而言,鲜卑族的天命观曾受到儒学的一定影响,其典章制度的儒家化典型地体现了儒学对鲜卑民族的影响与作用。儒家经学是鲜卑上层社会教育的基本内容,鲜卑政权也推行过郡县儒学,一些中原儒士对鲜卑民族接受儒学教育起到过促进作用。此外,儒家伦理观念也较深入地影响了鲜卑民族的伦理观,鲜卑族对儒家孝道伦理观的接受、施行是儒家伦理观作用与影响鲜卑族的一个典型实例。从儒学作用与影响鲜卑族历史进程的具体方式看,鲜卑上层接受儒学、习学儒经且向鲜卑民众推行儒家化的礼仪制度、经学教育等具体措施,是儒学能够对鲜卑族产生深刻影响的一个先决条件。这说明,在未纳入中原政治体系的少数民族中推行儒学,当中央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建置所承载的儒学教育等机构不能有效地作用于这些民族时,这就需要靠少数民族自身主动学习、接纳儒学,儒学才能在这些民族中产生影响。此外,进入我国北方的鲜卑民族较深入、全面地接受儒学的历史过程,使其拥有了与中原汉族大体一致的文化心理,这又成为鲜卑民族融入汉族的一个重要前提。总之,儒学深刻地影响了鲜卑民族的历史进程,儒学是鲜卑族与中原汉族进行文化交流的一个中介。研究儒学对鲜卑族历史进程的作用与影响,有助于厘清儒学对历史上消失民族产生影响的具体方式及其作用等重要问题,以及儒学在促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儒学 鲜卑族 天命观 典章制度 伦理观念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235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4
  • 一、本论题的学术意义8-11
  • 二、本论题研究综述11-13
  • 三、本论题研究方法13-14
  • 第二章 鲜卑族接受儒学的历史过程14-22
  • 第一节 鲜卑族的起源与社会变迁14-15
  • 第二节 鲜卑各部接受儒学的历史过程15-22
  • 一、慕容鲜卑接受儒学的历史过程15-17
  • 二、秃发鲜卑接受儒学的历史过程17
  • 三、拓跋鲜卑及宇文鲜卑接受儒学的历史过程17-20
  • 四、吐谷浑接受儒学的历史过程20-22
  • 第三章 儒学对鲜卑社会的具体影响22-32
  • 第一节 鲜卑天命观的儒家化22-24
  • 一、鲜卑族原始天命观概略22-23
  • 二、儒学对鲜卑天命观的影响23-24
  • 第二节 儒学对鲜卑政治制度、社会教育的影响24-27
  • 一、鲜卑典章制度的儒家化24-25
  • 二、儒学教育在鲜卑上层的推行25-27
  • 第三节 儒学对鲜卑伦理观念的作用与影响27-32
  • 一、嘎仙洞祝文所见鲜卑敬祖追远的伦理观27-28
  • 二、孝道伦理对鲜卑的深刻影响28-32
  • 第四章 总论32-36
  • 第一节 儒学对鲜卑族历史发展产生作用与影响的基本方式32-34
  • 第二节 儒学对鲜卑族产生作用与影响的历史文化意义34-36
  • 参考文献36-38
  • 致谢38-39
  • 个人简历及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3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俊杰;魏晋南北朝的鲜卑是不是一个民族[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2 色音勿力吉;;鲜卑族的经济[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庄华峰;;鲜卑妇女较高社会地位及其缘由[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年06期

4 沈波;;对鲜卑族种属的多角度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期

5 管芙蓉;;鲜卑族入主中原的意义[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6 宿白;;东北、内蒙古地区的鲜卑遗迹——鲜卑遗迹辑录之一[J];文物;1977年05期

7 何光岳;鲜卑族的来源与迁徙[J];黑龙江文物丛刊;1984年04期

8 周铁钧;;仁德忠勇说锡伯[J];东北之窗;2008年Z1期

9 赵秀文;金锋;包福存;;鲜卑族汉化与诺曼底贵族盎格鲁化比较[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年08期

10 赵俪生;从宏观角度看鲜卑族在中世纪史上的作用[J];文史哲;1986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本报记者 胡晓虹;源荣枝:探寻民族融合的鲜卑后裔[N];珠海特区报;2010年

2 南志明;晋代通渭境内的鲜卑部落[N];民主协商报;2006年

3 宋哉;雁北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N];山西政协报;2010年

4 李子春 王翠艳;遵化清东陵一工地发现一座魏晋时期鲜卑墓葬[N];唐山劳动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郑晓晓;北朝鲜卑族作家作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邹林;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对鲜卑族历史进程的作用与影响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6年

3 闫祥云;鲜卑族著述钩沉[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君为;北魏鲜卑族服饰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5 张婷婷;鲜卑族民间美术造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523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9523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d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