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契丹妇女社会角色及地位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2 10:33

  本文关键词:契丹妇女社会角色及地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契丹族 妇女 社会角色 地位


【摘要】:辽朝是我国中古时期以契丹族为主体而建立的一个王朝。在契丹民族摒弃遗俗不断文明化的过程中,由于辽朝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同阶级契丹族妇女的社会地位、角色在不同时期的表现是不一样的。但是总体上与中原王朝妇女所处的社会地位相比较而言,契丹族的妇女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享有更高的社会地位。本文主要从契丹族妇女的生产活动、政治、军事活动、家庭关系、婚姻观念以及妇女的文化素养等几个方面来考察契丹族妇女的社会角色,并对其社会地位进行评价。第一章是契丹族妇女在生产活动中的角色。本章主要从契丹妇女与农耕业、畜牧业以及手工业生产等方面来考察契丹族妇女在社会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处的社会地位。与中原王朝“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的不同,契丹族妇女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章是契丹族妇女在政治、军事活动中的角色。在辽朝契丹族妇女的政治权利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上层妇女要参与政治、军事活动。本章主要从契丹族妇女参政原因、表现以及影响三节来阐述契丹族妇女在政治上的地位。第三章是契丹族妇女在家庭关系中的角色。本章在前两节从封建道义规定的“夫尊妻卑”和家庭义务上“敬母孝母”这两个方面来论述契丹族妇女的社会地位,阐明了在家庭关系上,契丹族妇女一方面忍受“夫尊妻卑”,另一方面却享受着“敬母孝母”的待遇。第四章是契丹族妇女在婚姻关系中的角色。本章从契丹族妇女婚姻观和契丹族特殊婚俗这两个部分来论述了契丹族妇女在婚姻中所扮演的角色。第五章是契丹族妇女的文化素养。包括契丹族妇女与教育、契丹族妇女与文化、契丹族妇女与佛教。相比较同时期宋王朝在理学的压制下“女子无才便是德”,契丹族妇女在文化素养方面表现出了更加鲜明的特色,本章主要论述契丹族妇女在文化素养诸方面的表现。结语部分就契丹族妇女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家庭关系、文化生活诸方面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地位进行综合评价。
【关键词】:契丹族 妇女 社会角色 地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246.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3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9
  • 二、学术回顾9-13
  • 第一章 契丹族妇女在生产活动中的角色13-16
  • 一、契丹族妇女与畜牧、农耕生产活动13-14
  • 二、契丹族妇女与手工业生产活动14-16
  • 第二章 契丹族妇女在政治、军事活动中的角色16-23
  • 一、契丹族妇女参与政治、军事活动的原因16-17
  • (一) 契丹族的旧俗体制16
  • (二) 后族家族集团的支持16-17
  • (三) 契丹族妇女自身能力17
  • 二、契丹族妇女参与政治、军事活动的表现17-21
  • (一) 契丹族妇女的“和亲”活动17-18
  • (二) 契丹族妇女参与军国大计18-20
  • (三) 契丹族妇女参与军事行动20
  • (四) 契丹族妇女参与地方管理20-21
  • 三、契丹族妇女参与政治、军事活动所带来的影响21-23
  • 第三章 契丹族妇女在家庭关系中的角色23-27
  • 一、服从“夫尊妻卑”的封建伦理23-24
  • 二、家庭义务上孝敬父母和教育子女24-25
  • 三、契丹族妇女参与家庭管理25-27
  • 第四章 契丹族妇女在婚姻中的地位27-30
  • 一、契丹族妇女在婚姻中的地位27-28
  • 二、契丹族婚姻习俗28-30
  • (一) 姊亡妹续28
  • (二) 妻后母,报寡嫂28
  • (三) 契丹王族与后族通婚是不限辈分的28-29
  • (四) 契丹族婚姻不限地域和民族29-30
  • 第五章 契丹族妇女的文化素养30-36
  • 一、契丹族妇女的教育30-31
  • (一) 道德教育30-31
  • (二) 骑射教育31
  • 二、契丹族妇女与文学31-33
  • 三、契丹族妇女与佛教33-36
  • 结语36-38
  • 参考文献38-41
  • 后记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中华;;浅析契丹与北宋的正统之争[J];文史杂志;2011年06期

2 赵春晶;;俄语称中国为“契丹”的原因[J];俄语学习;2012年06期

3 胡振华;关于释读契丹小字的几点意见[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78年03期

4 刘凤翥;于宝麟;郭晓丹;;解读契丹小字的两个方法[J];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02期

5 即实;契丹国号解[J];社会科学辑刊;1983年02期

6 黄震云;契丹姓氏的产生和消失[J];江海学刊;1995年03期

7 ;契丹人哪儿去了?——追寻消失的王朝[J];科学与文化;2005年08期

8 李朝英;;契丹人“集体失踪”之谜[J];党员干部之友;2006年02期

9 ;契丹,一个失踪了的王朝[J];科学大观园;2006年11期

10 辛华;;契丹:一个消失的王朝[J];东北之窗;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乃雄;;契丹字钱性质探[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二辑)[C];2003年

2 杨富学;;回鹘文化影响契丹的点点滴滴[A];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辑——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及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任爱君;;关于契丹族源诸说新析[A];蒙古史研究(第七辑)[C];2003年

4 李晓峰;;镌刻在历史时空的生命诗章——《契丹艺术史》概要[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5 朱文民;;浅议契丹国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贡献[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上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王革勋;陈文道;;契丹王朝对中华民族融合发展的贡献[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上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贾敬颜;;契丹文[A];中国民族古文字[C];1982年

8 刘凤翥;于宝林;;契丹字研究概况[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C];1980年

9 张郁;;草原丝绸之路——契丹与西域[A];内蒙古东部区考古学文化研究文集[C];1990年

10 张景明;;契丹的茶与茶文化研究[A];饮食文化研究(2006年第2期)[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庆;考古资料与契丹社会史研究[N];光明日报;2000年

2 李平;谁是契丹人的后裔[N];科技日报;2004年

3 李平;契丹族“集体失踪”之谜[N];西部时报;2004年

4 李富;赤峰:9米高契丹图腾柱向世人展示契丹文化[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5 梁世芳 刘建军;平泉县构建契丹文化产业集群[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8年

6 凤凰;契丹人今在何方[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7 李富;考古史料再现:契丹人与猎犬有着难以割舍的情谊[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8 梁世芳 王立军 刘建军;平泉县致力构建契丹文化产业集群[N];农民日报;2008年

9 记者 王珍;还原一个真实的契丹王国[N];中国民族报;2010年

10 ;探索辽代契丹族“集体失踪”之谜[N];沈阳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永志;契丹史若干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2 许月;辽代契丹人群分子遗传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任爱军;契丹辽朝前期(907~982)契丹社会历史面貌解析[D];内蒙古大学;2005年

4 夏宇旭;金代契丹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吴东颖;契丹古尸分子考古学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6 王福利;辽金元三史乐志研究[D];扬州大学;2001年

7 陈大远;宋代出使文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牧;保山契丹后裔HBV感染与HLA-DRB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D];大理学院;2015年

2 孙俊峰;试析辽代墓葬壁画中表现的汉化与契丹化并行现象[D];内蒙古大学;2016年

3 马驰原;契丹巫术与辽朝政治研究[D];河北大学;2016年

4 陈立君;契丹妇女社会角色及地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赵冬梅;增补《辽史·世表》之唐代契丹君长及世次兼论唐与契丹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6 魏蔚;关于契丹建辽的几个重大史实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一;契丹西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苏鹏宇;蒙元时期契丹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博楠;关于遥辇契丹的几个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10 刘晶;辽代契丹人勇武精神嬗变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591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9591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c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