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明逻辑实现“利益自我”目标的四范畴之汉藏因明比较
发布时间:2017-10-11 00:17
本文关键词:因明逻辑实现“利益自我”目标的四范畴之汉藏因明比较
更多相关文章: “现量”(正确直观认识) “似现量”(非正确直观认识) “比量”(为自性正确推理) “似比量”(为自性非正确推理)
【摘要】:因明逻辑作为一种研究人们思维模式及其规律的学科,基于它对人们生活的作用及开发智力方面的积极意义,因明学者从利益自我和利益他人两方面强调它的积极功效。从前提与结果方面来说,利益自我是前提,利益他人是结果;从思维与语言方面来说,利益自我体现于内在思维方式,利益他人表现于外在语言表述。本文则对其中的"利益自我"的四种方法或四项范畴,即"现量"、"似现量"、"比量"、"似比量"在汉藏因明体系中的内涵、外延、称谓及逻辑特征进行阐述和比较,使因明逻辑向更严谨、更规范、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 青海民族大学藏学院;
【关键词】: “现量”(正确直观认识) “似现量”(非正确直观认识) “比量”(为自性正确推理) “似比量”(为自性非正确推理)
【分类号】:B948
【正文快照】: 印度因明作为佛教理论的一部分,或是作为一个随着佛教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逻辑体系,其强调利己利他功效的理论特征,是与佛教教理中强调利己利他目标的核心理论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因明逻辑之所以从利益自我的功效和利益他人的功效两方面阐述因明逻辑的作用,完全是从佛教教理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国良;;唯识论的知识可能性和可靠性思想探源[J];中国哲学史;2007年03期
,本文编号:10094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009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