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道教“坐忘”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1 01:20
本文关键词:唐代道教“坐忘”思想研究
【摘要】:“坐忘”是庄子修道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一种修道方法,又指通过渐次修行的积累,最终达到的与“道”相通的人生境界。唐代道教徒在传统形神炼养术的基础上,改造庄子“坐忘”思想,使“坐忘”炼养术逐渐脱离庄子“坐忘”原貌,内容日趋丰富,层次更加分明,方法愈益程式化。 本文在参考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运用学术史的方法对唐代道教“坐忘”思想作提玄勾勒。 第一章,对道教“坐忘”修道法的思想渊源作简要论述。“坐忘”修道法为庄子首创,郭象所作《庄子注》对后世影响极大,唐代道教学者对“坐忘”的理解多受郭象影响。 第二章和第三章,选取唐代对“坐忘”修道法有独特见解的道教学者——成玄英、王玄览为考察对象,对二者思想作深入分析,讲明二者对道教“坐忘”修道法发展的理论贡献。 第四章和第五章,对集中讨论“坐忘”修道法的《天隐子》和《坐忘论》作细致梳理,对其中的争论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讲明二者“坐忘”修道法的不同特点。
【关键词】:庄子 坐忘 唐代 道教 内丹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959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7
- 绪论7-11
- 一、选题缘由7-8
- 二、研究动态8-10
- 三、研究内容10-11
- 第一章 “坐忘”思想溯源11-18
- 一、庄子“坐忘”本义11-15
- 二、郭象《庄子注》对“坐忘”的新诠释15-18
- 第二章 成玄英对“坐忘”的道教式解读18-25
- 一、成玄英生平及著作简述18-19
- 二、“坐忘”、“丧我”、“死灰枯木”的互相阐释19-20
- 三、以“坐忘”注解《道德经》20-22
- 附:赵坚《道德真经疏义》辨析22-25
- 第三章 王玄览与“坐忘”25-39
- 一、王玄览生平及著作略论25-32
- 二、王玄览“坐忘”修道法略探32-37
- 三、王玄览的历史地位37-39
- 第四章 《天隐子》论“坐忘”39-51
- 一、《天隐子》篇章结构39-40
- 二、司马承祯与《天隐子》40-41
- 三、《天隐子》思想浅析41-47
- 四、《天隐子》前、后序分析47-48
- 五、司马承祯与《天隐子》关系的再认识48-51
- 第五章 司马承祯“坐忘”创见51-65
- 一、司马承祯生平及主要著作51
- 二、《坐忘论》篇章结构51-52
- 三、《坐忘论》文本思想浅析52-57
- 四、《坐忘枢翼》与《定观经》、《存神炼气铭》关系浅析57-62
- 五、《坐忘论》炼养思想的特点62-65
- 附:石刻本《坐忘论》简论65-71
- 一、石刻本《坐忘论》文本浅析65-69
- 二、石刻本《坐忘论》与吴筠的关系69-70
- 三、石刻本《坐忘论》的价值70-71
- 结论71-73
- 参考文献73-7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78-79
- 致谢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锐思;曾维加;刘玄文;;唐代道教的多维度审视:20世纪末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节选)[J];中国道教;2012年02期
2 朱韬;;试析石刻本《坐忘论》与吴筠[J];华夏文化;2014年01期
3 包其锐;;司马承祯《坐忘论》与儒家思想[J];凯里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中野达,牛中奇;《庄子》郭象注中的坐忘[J];宗教学研究;1991年Z1期
5 卿希泰;司马承祯的生平及其修道思想[J];宗教学研究;2003年01期
6 李道文;;论王玄览的修道观[J];宗教学研究;2006年02期
7 李刚;;伪道养形,真道养神——《西升经》的形神观探险[J];宗教学研究;2009年01期
8 王卡;;王玄览著作的一点考察——为纪念恩师王明先生百年冥诞而作[J];中国哲学史;2011年03期
9 詹石窗;;遁甲之学符{摶痆J];周易研究;1988年02期
10 彭运生;论《天隐子》与司马承祯《坐忘论》的关系[J];中国哲学史;1998年04期
,本文编号:10096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009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