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传教士裨治文与澳门
发布时间:2017-10-11 06:26
本文关键词:美国传教士裨治文与澳门
【摘要】:19世纪,随着技术条件发展,不同国家间的交往逐渐增多,海外传教事业的兴盛也使得许多传教士走出国门,去往印度、中国、日本等国家传教。在这些传教士中,裨治文(Elijah Coleman Bridgman,1801-1861)作为美国第一位来华新教传教士,在中美交往史上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裨治文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受家庭影响成为一名新教教徒,先后在美国阿默斯特学院(Amherst College)、安多弗神学院(Andover Theological Seminary)等处接受神学教育。他自幼喜爱阅读,通过《教士先驱报》(Missionary Herald)等宗教杂志,他陆续了解了很多关于海外传教的内容,也对海外传教事业充满兴趣。正在他憧憬能够投身于海外传教事业之时,美部会正好需要派人前往中国传教,裨治文便成为十分合适的人选。因此,1829年10月,裨治文受美部会之邀,前往中国开展海外传教事业。从1829年至1861年,裨治文在中国工作生活了三十多年,期间返美次数屈指可数。他一心扑在中国传教事业上,既通过学习中国语言文化了解中国、深入开展传教事业,也创办报刊《中国丛报》向美国等西方国家介绍中国、展现传教成果。同时,他积极推进各类教育、医学传教组织在中国的建立、发展,并担任中美官方交涉的译员。另外,他还撰写中文书籍《美理哥合省国志略》,向中国人介绍美国,也撰写英文书籍《广州方言中文文选》(Chinese Chrestomathy in the Canton Dialect),向美国人介绍中国语言、文化,实乃中西交流的先锋。本论文主要研究裨治文在澳门时期的活动及相关意义、影响。论文分为七个主要部分。绪论部分,介绍写作缘起、研究现状、论文方法及创新等基本内容。第一章对裨治文的生平和19世纪的澳门进行介绍。第二章至第四章为论文主体,第二章介绍裨治文在澳门的学术与出版活动,研究裨治文在澳门的汉语学习情况,裨治文在澳门时期出版《中国丛报》的情况,以及裨治文担任主编的《中国丛报》上对于澳门的介绍,还有裨治文在澳门出版的书籍。第三章介绍裨治文在澳门的教育活动,裨治文在澳门最重要的教育活动就是促成了马礼逊学堂的成立,这所学堂既为中国人展现了西式基础教育的形式,也培养了一些为中国近代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才。第四章介绍裨治文在澳门的其他活动,包括他协助中国传教士梁发避难,推进医学传教在中国的发展,参与中美官员的首次直接交涉等等。第五章梳理裨治文在澳门这些活动的影响及意义,概括他在中美交流、推进中国现当代教育以及促进中国医学发展等方面的贡献。最后是本文的结论,通过以上论述分析,对裨治文与澳门的联系、他在澳门的活动情况进行总结,进一步概括其活动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本论文的研究可以得到以下一些成果。第一,对国内关于裨治文的研究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进一步完善裨治文在华活动轨迹。第二,突显裨治文在中国新教传教事业及近代中美交往上所做出的重要贡献。第三,通过对裨治文在澳门活动情况的研究,展现澳门在19世纪中外交往方面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裨治文 澳门 近代中国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979.9
【目录】:
- 致谢3-4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5
- 一、写作缘起10
- 二、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10-13
- (一) 国内研究10-12
- (二) 国外研究12-13
- 三、研究方法与意义13
- 四、论文的创新性13-15
- 第一章 裨治文生平与19世纪的澳门简介15-20
- 第一节 裨治文生平简介15-17
- (一) 在美国活动时期(1801—1829)15
- (二) 来华时期(1829—1861)15-17
- 第二节 19世纪的澳门简介17-20
- 第二章 裨治文在澳门的学术与出版活动20-35
- 第一节 学习汉语20-21
- 第二节 出版《中国丛报》21-24
- 第三节 论文与著作24-35
- (一) 《中国丛报》中的澳门24-30
- (二) 《广州方言中文文选》30-35
- 第三章 裨治文在澳门的教育活动35-42
- 第一节 马礼逊学堂的办学背景35-38
- (一) 马礼逊教育会的推动35-37
- (二) 选址澳门37-38
- 第二节 马礼逊学堂的发展38-42
- (一) 学堂初建与布朗校长38-39
- (二) 学堂课程安排39-40
- (三) 学堂发展40-42
- 第四章 裨治文在澳门的其他活动42-47
- 第一节 协助中国传教士梁发避难42-43
- 第二节 推进医学传教发展43-44
- 第三节 参与中美官员首次直接交涉44-47
- 第五章 裨治文在澳门主要活动影响及意义47-53
- 第一节 裨治文对中美交流的贡献47-48
- 第二节 裨治文对中国现当代教育的贡献48-51
- (一) 培养学生48-50
- (二) 影响及意义50-51
- 第三节 裨治文其他影响51-53
- 结论53-56
- 附录1 裨治文在华活动简表56-59
- 附录2 裨治文本人及论文相关照片59-61
- 参考文献61-65
本文编号:10109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010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