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伊阙伏牛自在禅师及其文学创作
本文关键词:唐伊阙伏牛自在禅师及其文学创作
【摘要】:伏牛山自在禅师系唐代著名禅师马祖道一(709-788)法嗣,也是河南佛教圣地伏牛山的实际开创者,亦是将洪州禅法自南方传入京洛的重要人物,然而传世文献对其记载并不多。最早收录伏牛自在禅师的资料是编于南唐时的《祖堂集》,可惜记载不详;《景德传灯录》、《宋高僧传》、《鉴诫录》及《云岩寺记》碑文,对伏牛自在禅师也略有提及。通过以上文献大体可勾勒出自在禅师的生平事迹及禅法。
【作者单位】: 洛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自在禅师 伏牛山 云岩寺
【基金】:2012年度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佛教文学通史(12JZD008)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948
【正文快照】: 洛阳嵩县西南有山曰伏牛,伏牛山佛教历公元741年,少有奇瑞,与佛有缘,及至稍长则史悠久,伏牛云岩寺与洛阳白马寺、嵩山少林跏趺,亲党异之,遂辞亲割爱,入慈氏之门。初寺、开封相国寺,并称中原四大名寺。伏牛山的投径山道钦禅师(714-792)门下。道钦又作法得名及云岩禅寺的扬名,实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夏年;;伏牛山云岩寺初探[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冬晴;余慧;;盘龙山与汉、藏佛教的普贤信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郑韬;;中唐文人士大夫对洪州宗的接受——以白居易、权德舆为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3 李帮儒;;我国古代农禅的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4 俞晓红;论唐五代白话小说的伦理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詹绪左;;《祖堂集》校读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詹绪左;;《祖堂集》词语札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张勇;;寒山的论诗诗[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张勇;;诗情与道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邹星旺;;论赋对变文讲唱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10 李娜;;李端与佛教之关系略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党燕妮;;晚唐五代敦煌地区的毗沙门天王信仰[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三编[C];2005年
2 李军;;晚唐凉州控制权转移研究[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3 杜斗城;许栋;;善无畏来华途经“龙宫”考[A];龟兹学研究(第四辑)[C];2012年
4 陈玮;;中古胡系民族之流动——对公元5~10世纪宁夏区域粟特人的历史考察[A];历史学的省思与展望——第三届清华青年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2 薄振杰;中国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侯艳;汉译佛经之美术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瑜;唐代代北军人群体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娜;北宋“文字禅”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师敏;圆仁的入唐求法及其对日本文化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1年
7 李明华;苏轼诗歌与佛禅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李谷乔;唐代高僧塔铭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刘莉;魏晋南北朝音乐美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汪家华;唐代长史述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伟明;唐代胡僧形象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杨娜;圣经文本翻译钦定现象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胡丽娜;牛头禅佛性论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何丽;两宋的僧诗批评[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吉;契嵩孝亲观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荣梅;禅宗“自然观”的理论内涵与美学意蕴[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潘晓凡;唐宋福建佛教发展演变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欧阳秀敏;宋代占卜风气中的士人行为与心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周晟;《色叶字类抄》汉字词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10 鲁海军;志磐<佛祖统纪>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123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012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