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间佛教运动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2 01:42
本文关键词:台湾人间佛教运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台湾人间佛教运动 指导思想 团体 成就 宗教市场理论 世俗化理论
【摘要】:台湾人间佛教运动是二十世纪下半叶兴起的以人间佛教思想为指导的一场汉传佛教复兴运动。这场运动对于研究台湾社会、佛教在现代社会的适应性以及宗教社会学理论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分以下几个步骤展开对台湾人间佛教运动的考察和论述。第一前言部分。主要论述本文选题意义、台湾人间佛运动研究现状、本文研究方法以及创新和不足之处。第二,阐述人间佛教运动的基本内涵,这是展开论述台湾人间佛教运动的前提。第三,简述台湾人间佛教运动的指导思想。台湾人间佛教运动的指导思想主要是于近代中国大陆兴起并在台湾得到发展的人间佛教思潮,以太虚法师和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为核心要义。第四,介绍台湾人间佛教运动主要团体并分析它们的特征。在台湾人间佛教运动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许多很有成就的高僧,他们创办的团体成为了台湾人间佛教运动的中流砥柱。通过对这些团体基本轮廓的描绘,我们可以对台湾人间佛教运动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第五,阐述台湾人间佛教运动的主要成就。第六,运用宗教市场理论分析台湾人间佛教运动发展兴盛的原因。第七,分析台湾人间佛教运动与世俗化之间的关系。最后,就其发展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个人建议。
【关键词】:台湾人间佛教运动 指导思想 团体 成就 宗教市场理论 世俗化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949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9
- 1 前言9-13
- 1.1 选题的意义9-10
- 1.2 研究现状10-13
- 1.3 研究方法13
- 1.4 创新之处和不足13
- 2 台湾人间佛教运动的定义及发展历程简述13-17
- 2.1 台湾人间佛教运动的定义13-15
- 2.2 台湾人间佛教运动的发展历程简述15-17
- 3 台湾人间佛教运动的指导思想17-24
- 3.1 人间佛教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17-18
- 3.2 太虚法师人间佛教思想18-21
- 3.3 印顺人间佛教思想体系21-24
- 4 台湾人间佛教运动的主要团体及其特征24-37
- 4.1 佛光山与星云法师25-30
- 4.2 慈济与证严法师30-32
- 4.3 法鼓山与圣严法师32-34
- 4.4 佛教青年会与宏印法师34-35
- 4.5 妙心寺与传道法师35-36
- 4.6 佛教弘誓学院与昭慧法师、性广法师36-37
- 5 台湾人间佛教运动的成就37-42
- 5.1 在一定范围内使佛教自身力量迅速增强,重建了汉传佛教信仰37-38
- 5.2 使佛教的形象焕然一新、佛教在社会中影响力日益扩大38-40
- 5.3 开创了佛教发展的新模式40
- 5.4 形成了佛教现代化的发展经验40-41
- 5.5 形成了汉传佛教的一次全球范围的传播41-42
- 6 运用宗教市场理论对台湾人间佛教运动发展兴盛原因的分析42-52
- 6.1 台湾人间佛教团体提供了适合台湾民众的需要的“宗教产品”43-46
- 6.2 台湾人间佛教团体主动适应社会并且注重宣传,降低了与其之间的张力46-48
- 6.3 台湾民众拥有较为丰富的佛教文化宗教资本,同时他们原有的在宗族制度下形成的社会资本大大减少48-49
- 6.4 “解严”等一系列事件形成了台湾自由竞争的宗教市场49-50
- 6.5 人间佛教团体组建设逐步完善,有力地提高了运作效率和竞争力50-52
- 7 世俗化理论与台湾人间佛教运动52-58
- 7.1 世俗化理论的基本内涵53-55
- 7.2 汉传佛教的世俗化与台湾人间佛教运动55-58
- 8 结语58-60
- 参考文献60-64
- 作者介绍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蒋九愚;胡丽娜;;近代人间佛教兴起原因探析[J];池州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王雷泉;第三只眼看台湾佛教[J];佛教文化;1999年01期
3 李尚全;;当代台湾社会转型与人间佛教运动[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卓新平;全球化与当代宗教[J];世界宗教研究;2002年03期
5 何绵山;;试论当代台湾佛教界对资金的吸纳[J];世界宗教研究;2006年04期
6 陈卫华;;传道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与实践[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周安安;;台湾社会转型中的人间佛教[J];文化纵横;2010年05期
,本文编号:10159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015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