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中古时期弥勒与弥陀信仰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3 15:07

  本文关键词:中古时期弥勒与弥陀信仰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古时期 弥勒信仰 弥陀信仰


【摘要】: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我们称之为历史上的中古时期。这期间,中国社会大起大落,封建社会从分裂走向统一。汉末以来四百年间战乱不止,政权不断更迭,民不聊生,生灵涂炭。这为宗教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气候和土壤,佛教自从东汉传入中国以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人们在困苦不堪的情况下,为求得继续生存的勇气,也为自己寻找精神支柱,从而转向对佛教的信仰。隋唐时期,国家政治统一,经济发达,文化繁荣,这种社会大环境推动了佛教走向鼎盛。 弥勒是继承释迦佛位的“一生补处菩萨”,也是佛教信仰中娑婆世界的未来佛。弥勒为大小乘佛教所崇奉。弥勒受到高僧大德,统治阶级,草根民众的普遍信仰。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和弥陀信仰的发展,弥勒信仰在隋唐以后,发生重大转型。弥勒信仰逐渐底层化和世俗化,为普通民众所崇奉。而弥陀信仰在这一时期则逐渐发展壮大,为家家户户所崇奉。从魏晋到隋唐,实现了由弥勒信仰到弥陀信仰的转变。 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弥勒信仰由高潮走向式微?弥勒信仰是真的走向式微了吗?又是什么原因促使弥陀信仰逐渐发展壮大?这些引起了笔者的研究兴趣。论文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研究:早期弥勒和弥陀信仰的有关经典及内容、高僧的弥勒和弥陀信仰、统治阶级的弥勒和弥陀信仰、庶民的弥勒和弥陀信仰、从弥勒信仰转变到与弥陀信仰的原因分析。通过对中古时期弥勒和弥陀信仰的研究,以期解答以上的疑问。 引言部分是本文的研究动机与研究目的,弥勒和弥陀信仰的学术追述。第一部分,早期弥勒和弥陀信仰的有关经典及内容。第二部分,高僧的弥勒和弥陀信仰。主要从道安,慧远、昙鸾、一些高僧大德来论述比较弥勒信仰和弥陀信仰。第三部分,统治阶级的弥勒和弥陀信仰。南北朝时期,在诸帝王中,净土信仰较少,有:宋孝武帝、梁武帝、梁简文帝、东魏孝静帝与净土信仰有关系,诸帝王是信奉弥陀净土信仰,未见有信仰弥勒的。隋唐时期,诸帝王对净土信仰大多持支持态度,除武则天信仰弥勒净土外,大都信奉弥陀净土。第四部分,庶民的弥勒和弥陀信仰,主要采用列表格的方式,加以对比分析。第五部分,,从弥勒信仰转变到弥陀信仰的原因分析。从四个方面来分析,一是从弥勒净土和弥陀净土的传承上,二是弥勒净土和弥陀净土的难易比较,三是以弥勒为号召的民众起义,导致统治阶级对弥勒信仰的镇压,四是菩萨信仰的流行。 最后结论部分,我们通过分析高僧的弥勒与弥陀信仰,统治阶级的弥勒与弥陀信仰,庶民的弥勒与弥陀信仰这三个方面的比较研究,我们得出,从弥勒向弥陀转变的原因。由于一般民众对弥勒与弥陀信仰的混绕,分不清具体的弥勒和弥陀信仰的内容,弥勒在教义理论上缺乏创新,缺乏高僧大德的宣扬,而弥陀信仰者的高僧则层出不穷,将弥陀信仰的理论和教义进一步完善,并加以宣扬。所以后世信仰弥陀的就越来越多,一些人将弥勒下生思想进行曲解,利用弥勒信仰进行起义,这样弥勒信仰就沾染了政治色彩,导致统治阶级对弥勒信仰的镇压,是弥勒信仰外在形式衰微的主要原因。人们信仰形式的多样化,菩萨信仰的流行,也导致弥勒信仰式微。
【关键词】:中古时期 弥勒信仰 弥陀信仰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948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1
  • 一、 弥勒和弥陀信仰的有关经典及内容11-16
  • 1、 弥勒信仰的经典及内容11-14
  • (1) 弥勒信仰的经典11-12
  • (2) 弥勒菩萨与弥勒佛12-13
  • (3) 弥勒上生信仰与弥勒下生信仰13
  • (4) 弥勒信仰的美妙世界13-14
  • 2、 弥陀信仰的经典及内容14-16
  • (1) 弥陀信仰的经典14-15
  • (2) 弥陀信仰的内容15-16
  • (3) 西方世界的美好16
  • 二、 高僧的弥勒与弥陀信仰16-23
  • 1、 道安的弥勒信仰16-18
  • (1) 道安的生平16-17
  • (2) 道安的弥勒信仰17-18
  • 2、 慧远的弥陀信仰18-21
  • (1) 慧远的生平18-19
  • (2) 慧远的弥陀信仰19-21
  • 3、 昙鸾的弥陀信仰21-23
  • (1) 昙鸾的生平21
  • (2) 昙鸾的弥陀信仰21-23
  • 三、 统治阶级的弥勒与弥陀信仰23-24
  • 1、 南北朝时期帝王的弥勒与弥陀信仰23
  • 2、 隋唐时期帝王的弥勒与弥陀信仰23-24
  • 四、 庶民的弥勒与弥陀信仰24-51
  • 1、 南北朝时期庶民的弥勒与弥陀信仰24-34
  • 2、 隋唐时期庶民的弥勒与弥陀信仰34-48
  • 3、 民众信仰混乱的情况48-51
  • 五、 从弥勒到弥陀信仰转变的原因分析51-55
  • 1、 从弥勒净土和弥陀净土的传承上来看51-52
  • 2、 弥勒净土和弥陀净土的难易比较上来看52-53
  • 3、 以弥勒信仰为号召的民众起义上来看53-54
  • 4、 从菩萨信仰流行的角度来看54-55
  • 结语55-56
  • 参考文献56-60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60-61
  • 致谢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良;;玄奘与弥勒净土信仰[J];法音;1992年05期

2 周祝英;;弥勒造像及其传播[J];佛教文化;2009年03期

3 朱刚;中土弥勒造像源流及艺术阐述[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4 白文;;再谈倚坐——以药王山摩崖造像的弥勒菩萨为例[J];西北美术;2007年03期

5 竹音;;佛光寺唐代弥勒彩塑[J];五台山研究;2008年04期

6 王加浩;;弥勒的化身布袋和尚[J];风景名胜;1994年12期

7 高金玉;;弥勒造像中的帝王化因素[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王雪梅;;弥勒信仰研究综述[J];世界宗教文化;2010年03期

9 曾其海;;智■的弥勒信仰探讨[J];台州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齐晓飞;;弥勒笑容的启示[J];中国宗教;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贾应逸;;克孜尔第114窟探析[A];龟兹学研究(第一辑)[C];2006年

2 芮傅明;;弥勒信仰与摩尼教关系考辨[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C];2005年

3 黄杰;;中国古代教门及其影响[A];宗教与民族(第六辑)[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学诚;弥勒信仰乃人间净土的归趣[N];中国民族报;2010年

2 孙洵;续解杜甫论书诗[N];中国艺术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张世辉 方立天 俞学明;研究净土文化 建设人间佛教[N];中国民族报;2003年

4 徐文明 莫振良 乐平;释迦牟尼的接班人——弥勒佛[N];中国民族报;2005年

5 小辰;雍正款造像首度亮相国内拍场[N];中国商报;2004年

6 肖丽;石佛寺、砖塔胡同与《胡同九章》[N];光明日报;2007年

7 李立祥;稀世木雕——雍和宫弥勒大佛[N];中国民族报;2003年

8 金申;菩萨造像讲究多[N];中国商报;2001年

9 黄河;历代名人与五台山[N];山西政协报;2007年

10 魏奕雄;乐山大佛探微[N];中国民族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雪梅;古代印度弥勒信仰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任平山;克孜尔中心柱窟的图像构成[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3 江静;赴日宋僧无学祖元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郑文宏;安阳石窟艺术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0年

5 孙志虹;净土与涅i肹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6 马军;唐代长安、沙州、西州三地胡汉民众佛教信奉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牟成娟;回鹘佛教功德思想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8 高蒙;图塔与礼佛[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9 姚远;东魏北齐定州白石造像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10 刘慧;中原北方早期弥勒造像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霍建美;中古时期弥勒与弥陀信仰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2 杨会;北朝时期青州地区弥勒信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淼;北朝弥勒信仰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4 张敬全;从西域净土信仰到中原净土宗的转变[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洪彩;河北、山东地区北朝半跏思惟造像及对海东地区的影响[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6 周晓娇;试论南朝佛教在百济的传播和影响[D];延边大学;2012年

7 崔峰;北周民众佛教信仰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8 杨波;论净土思想在龟兹的流传[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香珍;元代高昌回鹘藏传佛教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杨琦;乡歌美意识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255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0255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d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