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北朝佛教与石窟寺设计艺术
本文关键词:十六国北朝佛教与石窟寺设计艺术
【摘要】:北朝的佛教艺术兴盛地发展,石窟寺是佛教艺术传播的重要载体。本文从寺庙环境、寺庙建筑、佛像几个方面,阐述佛教艺术对北朝石窟寺设计的影响。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
【关键词】: 北朝 佛教 石窟寺
【分类号】:K879.2
【正文快照】: 产生于古印度的佛教,相传在西汉末年开始传入中国,佛教在中国的兴起和飞快发展是在东晋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统治的北方地区更加盛行。佛教传入中国主要沿丝绸之路自西而东传,佛教先传到巴基斯坦北部和阿富汗一带,古印度的佛教艺术与希腊化艺术、波斯艺术交糅在一起,为之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先兴;;论汉代的伏羲女娲信仰(下)[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剑青;;曹魏水利工程与三国后期政治格局的变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1期
2 苗卫芳;;从昔日的内河航运到今天的“大水系”:保定“水”历史的嬗变、更迭与新生[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朱昌林;;前《蜀道难》探讨[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朱英贵;;生态天府 人文蜀都(上)——试论中国成都的城市形象定位[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景茂礼;;介庙与晋祠[J];沧桑;2007年06期
6 段谟发;;“嬗变”的鄱阳湖[J];沧桑;2010年02期
7 赵晓峰;;唐代河东地区手工业发展状况及特点[J];沧桑;2010年06期
8 肥田路美;牛源;;凉州番禾县瑞像故事及造型[J];敦煌学辑刊;2006年02期
9 温玉成;集安长川高句丽一号墓的佛教壁画[J];敦煌研究;2001年01期
10 魏文斌,吴荭;甘肃镇原县博物馆藏北魏青铜造像及有关问题[J];敦煌研究;200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黎;王维诗歌三家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发鹏;两晋南北朝时期河陇佛教地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童永生;中国岩画中的原始农业文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4 赵良宇;环境·经济·社会[D];山东大学;2007年
5 滕云;唐代落第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柳雯;中国文庙文化遗产价值及利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曹贞华;西周至唐宫廷雅乐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8 陈莹;唐前《史记》接受史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高然;五燕史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董知珍;7-18世纪西域与西藏佛教交流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涓;突厥语文学与汉语文学殉情故事人物变形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阴文燕;农村从土葬到火葬的道德理由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陆涵;城市空间形态发展与湖泊的关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孙建伟;《山海经笺疏》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雷富饶;北朝宗庙祭祀制度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李宗昱;唐华清宫的营建与布局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建明;具茨山地区史前凹穴岩画的文化解读[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房明海;声景观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9 何晓非;辽河流域堤坝建设研究(1912~1931)[D];辽宁大学;2011年
10 苏莹莹;楚国纪南城南垣水门的复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郭锋;敦煌写本《天地开辟以来帝王纪》成书年代诸问题[J];敦煌学辑刊;1988年Z1期
2 陈丽萍;关于新疆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地区出土的伏羲、女娲画像及一些问题的探讨[J];敦煌学辑刊;2001年01期
3 吕占光;酒钢公安处缴获伏羲·女娲画像砖[J];丝绸之路;2000年03期
4 王纯信;高句丽民族艺术遗存中的生殖崇拜[J];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04期
5 孔令忠;侯晋刚;;记新发现的嘉峪关毛庄子魏晋墓木板画[J];文物;2006年11期
6 习煜华;东巴教里的“署”所体现的生殖崇拜含义[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7 张志春;从具象到抽象的演化轨迹——对陕北等地汉画像石一种抽象图纹的文化追溯[J];艺术百家;2003年03期
8 陈江风;“羲和捧日、常羲捧月”画像石质疑[J];中原文物;1988年02期
9 陈江风;从濮阳西水坡45号墓看"骑龙升天"神话母题[J];中原文物;199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同庆;莫高窟早期龙图像研究[J];敦煌研究;1988年01期
2 潘良桢;北朝摩崖刻经与灭佛[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3 余义虎;论敦煌西魏石窟佛教艺术的多元化特征[J];敦煌研究;2001年04期
4 葛佳平;;浅谈莫高窟第432窟胁侍菩萨与佛教造像的汉化[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赵雪芬;;炳灵寺第126窟罗汉像探析[J];丝绸之路;2010年22期
6 史苇湘;;敦煌佛教艺术产生的历史依据[J];敦煌研究;1982年01期
7 李其琼;再谈莫高窟隋代艺术(摘要)[J];敦煌研究;1988年02期
8 张英群;浅谈敦煌莫高窟的中原传统文化问题[J];中原文物;1988年03期
9 刘晓白;大足飞天试析——兼与敦煌飞天比较[J];敦煌研究;1988年04期
10 李巳生;成都万佛寺梁代造像艺术特色的形成[J];敦煌研究;199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德;;敦煌石窟艺术的中国化与中国南系佛教艺术散论——兼论南北“丝绸之路”有关问题[A];三条丝绸之路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2 史晓明;;克孜尔第81窟须大b媳旧坊某醪窖芯俊媛勖桌急诨南喙匚侍鈁A];龟兹学研究(第一辑)[C];2006年
3 茅子芳;;如何加强对宗教文物的保护[A];面向2049年北京的文物保护及其现代化管理学术论文集[C];2000年
4 杜斗城;;从考古文物看陇山左右的金代佛教[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殷福兰;;库木吐喇谷口区第21窟壁画艺术初探[A];龟兹学研究(第一辑)[C];2006年
6 彭杰;;龟兹石窟壁画中的地神[A];龟兹学研究(第二辑)[C];2007年
7 霍巍;;于阗与藏西:考古材料所见吐蕃时期两地间的文化交流[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8 赵莉;;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贤愚经》故事研究[A];龟兹学研究(第一辑)[C];2006年
9 刘松柏;;龟兹k芈谀欠鹪煜裼氪蟪朔鸾蘙A];龟兹学研究(第一辑)[C];2006年
10 贾应逸;;“德国吐鲁番探险队”窃取库木吐喇石窟壁画的位置核对[A];龟兹学研究(第二辑)[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五元;专家研讨鲁土司汉藏佛教艺术[N];中国文物报;2008年
2 黄亚琪;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展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敦煌研究院院长 樊锦诗;横亘在文明交融中的莫高窟[N];光明日报;2010年
4 记者 王小静;柏孜克里克千佛洞首次发现地画[N];吐鲁番报(汉);2009年
5 陈百忠;莲手菩萨的绰约风姿[N];中国商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张轩;丝路文化沐彬州[N];咸阳日报;2008年
7 通讯员俞瑞娟;吉木萨尔县建全疆最大遗址博物馆[N];昌吉日报;2009年
8 山西省沁县文物馆 杜秀俊;南涅水石刻的艺术特征[N];中国文物报;2006年
9 ;昙曜五窟[N];大同日报;2006年
10 ;云冈夜叉[N];大同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傅云仙;阿嵯耶观音造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2 朴城军;南诏大理国观音造像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3 魏文斌;麦积山石窟初期洞窟调查与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4 雷玉华;巴中石窟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白文;关中唐代佛教造像的图像志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07年
6 任平山;克孜尔中心柱窟的图像构成[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7 刘颖;敦煌莫高窟吐蕃后期经变画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8 王梅格;十个微笑[D];中央美术学院;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琳丽;北魏时期敦煌壁画人物造型艺术语言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2 聂书法;响堂山佛教石窟装饰纹样的分类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3 王敏庆;明代北京大慧寺彩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周军;现实与理想的交汇[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Xh;天梯山壁画艺术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兰燕;新疆米兰遗址壁画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7 米德f ;甘肃永登妙因寺明代佛传壁画探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宋元;水帘洞石窟群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金元;敦煌艺术再生的宗教意蕴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志霞;隋唐两京陶俑艺术初探[D];郑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258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025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