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城市外来人口的宗教空间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0 10:18

  本文关键词:城市外来人口的宗教空间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外来人口 宗教空间 空间实践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外来人口向城市聚集,外来人口的城市生活在多个空间领域展开。本文以外来人口的宗教信仰为研究维度,以空间为视角对其宗教实践加以关注,主要运用访谈法和参与观察法,对上海市X寺庙和Y教堂进行质性研究,以其中部分外来人口为访谈对象,分析城市外来人口的宗教空间特征、空间行动实践以及空间与行动主体的相互作用等问题。上海聚集规模庞大的外来人口,其中已经具备宗教信徒身份的占据相当比例,其宗教实践在新的时间空间中延续展开,同时还有部分外来人口,因城市融入适应过程的不适或困难,选择通过宗教皈信来获取的需求补偿,外来人口在人际网络的资源传递以及“疾病化”现状的驱动下进入宗教空间。作为空间行动主体的信徒群体,在宗教仪式的参与中强化对信仰的认同,并且通过交往互动建立起关系连接。对宗教实践的“家庭化”情境构建,增强行动者的空间归属感。宗教空间中的外来人口,不同程度地将日常生活的体验融入空间实践中,宗教空间不仅仅作为开展宗教活动的物理性场所形式存在,更是外来人口在城市中自我构建出的边缘群体的社会实践空间。城市外来人口进入宗教空间,产生的社会行动投射其中,改变着空间的特征、结构和意涵,赋予空间以功能效用。宗教空间为“边缘”的城市外来人口提供了有效的“容身之所”,为其信仰实践、亲密交往、日常体验等多方面需求予以补偿满足,使其在陌生都市中寻得新的融入路径。但与此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这样一种空间内融入会产生空间区隔的后果,宗教空间的封闭性在外来人口减少或拒绝与其他群体或空间接触的情况下产生。
【关键词】:外来人口 宗教空间 空间实践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911
【目录】:
  • 内容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28
  • 一. 问题的提出11-13
  • 二.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13-14
  • 三. 相关研究综述14-21
  • (一) 社会变迁与宗教发展15-17
  • (二) 外来人口与城市空间研究17-20
  • (三) 外来人口与宗教信仰20-21
  • 四. 理论基础与核心概念21-28
  • (一) 理论视角21-24
  • (二) 核心概念24-26
  • (三) 研究方法26-28
  • 第二章 外来信徒概况与宗教空间的物质形态28-37
  • 一. 上海市宗教场所及信徒基本情况28-30
  • 二. 宗教空间的物质形态及背景30-34
  • (一) 佛教场所:X寺庙30-32
  • (二) 基督教场所:Y教堂32-34
  • 三. 宗教空间的占有人与行动者34-37
  • 第三章 城市外来人口的宗教空间进入37-44
  • 一. 人际网络中的皈信传递37-40
  • 二. “疾病化”的功利皈信40-44
  • 第四章 宗教空间中的互动与归属44-57
  • 一. 宗教皈信中的仪式参与44-48
  • 二. 作为活动场域的宗教空间48-53
  • (一) 家庭化的互动情境49-51
  • (二) 神圣的开放空间51-53
  • 三. 行动者的互动交往53-57
  • (一) 嵌入在日常生活中的亲密互动53-55
  • (二) 特定空间中的多样互动形态55-57
  • 第五章 城市外来人口的宗教空间再造57-64
  • 一. 宗教空间的边界57-59
  • (一) 空间实践的延展性57-58
  • (二) 群体的开放与封闭58-59
  • 二. 宗教空间的价值呈现59-64
  • (一) 城市“边缘者”的容身之处60-62
  • (二) 作为日常生活体验的宗教空间62-64
  • 第六章 总结讨论64-69
  • 一. 宗教空间的意涵64-65
  • 二. 宗教空间的融入与区隔65-67
  • 三.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资本67-68
  • 四. 本文研究不足68-69
  • 参考文献69-74
  • 附录74-75
  • 后记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北乔;;两种态势的无助——简评贺鹏的短小说《无助》[J];短小说;2005年08期

2 刘中起;;特大城市外来人口服务与管理模式研究——以上海为例[J];中国名城;2014年06期

3 青舟;;以深化改革让外来人口更好融入城市[J];城市观察;2014年02期

4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盛广耀;;从非典事件看城市外来人口管理[A];我国城市发展与建设的若干问题及对策研究——抗击“非典”初战告捷后引发的思考[C];2003年

2 朱宝树;;城市外来人口的差别特征和城市化的差别效应[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3 黄晨熹;;城市外来人口宏观调控政策研究[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黄琳斌;控制大城市外来人口的根本在哪里[N];中国改革报;2007年

2 广州市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主任、副教授 陈伟;外来人口本地化:转型社会与和谐社会的桥梁[N];南方日报;2008年

3 杨宏生;100个贫困家庭调查[N];中国商报;2004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所 张继焦;中国城市外来人口研究的范式转换[N];中国民族报;2007年

5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 李强;城市外来人口管理需要有新对策[N];经济日报.农村版;2004年

6 曲玉斌;围绕“城市准入门槛”争什么[N];人民公安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李正豪;李铁:地方政府反对户改 根子在利益排斥[N];中国经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田珍祥;暂住证改居住证 期待换汤更换药[N];中国消费者报;2014年

9 刘晓;户籍互迁,迈向城乡一体的重要一步[N];南京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罗丹;城市外来人口的宗教空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2 归振玉;中小城市外来人口管理对策研究的实证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667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0667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8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