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阿帕克和卓麻扎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0 15:00

  本文关键词:阿帕克和卓麻扎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圣地 苏非主义 阿帕克和卓 麻扎 谒陵


【摘要】: 伊斯兰教产生之前,阿拉伯人有许多圣地;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之后,,克尔白、渗渗泉和先知穆罕默德之墓等(有形物)成为全体穆斯林的谒拜之处。什叶派的圣人阿里及其后裔伊玛目之墓也相继成为该派别朝觐的中心。苏非派圣徒的陵墓成为其追随者精神生活的中心以及人们的朝觐之地。苏非主义对中亚和新疆伊斯兰教的传播起了主导作用,塔里木盆地穆斯林在喀喇汗王朝时期形成对苏图克·布格拉汗等著名传教者的陵墓谒拜之俗。纳格什班迪集苏非主义之大成,所创教团成为中亚最有影响力的苏非组织。 纳格什班迪教团教长马赫杜木·阿咱木(及儿子伊斯哈克)将其教团的影响扩展到天山南部绿洲,他的孙子穆罕默德·优素甫则确立家族在喀什噶尔的教主地位。穆罕默德·优素甫之子阿帕克和卓建立起一个地方性苏非政权,向准噶尔纳贡。他有一定的宗教文化和医学知识,调和家族矛盾,实施宽容政策,使宗教文化得到一定发展。 在哈尼卡(经堂)旁建立的穆罕默德·优素甫的墓祠成为和卓家族的墓地,其周围增建了清真寺、经学院、门阙、水池和花园等一系列宗教建筑。墓祠具有中亚伊斯兰教陵墓风格,经过多次维修。历代政府对这座麻扎(陵墓)持有不同的态度。维吾尔穆斯林的丧葬习俗与墓祠成为家族墓地有一定关系,墓祠内埋葬的70多名和卓家族成员中30多人身份得以确认。麻扎的谢赫负责管理陵墓的附属财物。 部分麻扎因拥有大量瓦克夫土地而成为当地最富有的机构之一,这些麻扎有时成为影响该地区政治气候的因素之一。麻扎的瓦克夫财产是当地的宗教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之一。阿帕克和卓麻扎成为喀什噶尔穆斯林首要选择的墓地,并成为人们谒拜的中心和集体谒拜的圣地;当地穆斯林妇女通过对阿帕克和卓麻扎的祈祷获得精神安慰。阿帕克和卓麻扎的部分瓦克夫财产用于社区福利和公益事业,因此成为贫民和苏非云集的慈善中心。
【关键词】:圣地 苏非主义 阿帕克和卓 麻扎 谒陵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B969
【目录】:
  • 导论6-12
  •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6-8
  • 二 前人研究状况8-10
  • 1 基本文献8-9
  • 2 国外研究状况9
  • 3 国内研究状况9-10
  • 三 研究方法10-11
  • 四 本文结构和主要观点11-12
  • 第一章 伊斯兰教苏非派与麻扎的关系12-33
  • 第一节 伊斯兰教圣地的产生12-17
  • (一) 伊斯兰教前的阿拉伯宗教文化12-14
  • (二) 先知穆罕默德与新的圣地14-16
  • (三) 什叶派的圣地16-17
  • 第二节 苏非派的圣地17-33
  • (一) 苏非主义的形成17-22
  • (二) 苏非主义在中亚的传播22-25
  • (三) 苏非主义在塔里木盆地的传播25-28
  • (四) 纳格什班迪教团28-33
  • 第二章 阿帕克和卓33-61
  • 第一节 从马赫杜木·阿咱木到阿帕克和卓33-43
  • (一) 马赫杜木·阿咱木33-34
  • (二) 伊善卡朗34-35
  • (三) 穆罕默德·优素甫35-39
  • (四) 阿帕克和卓39-43
  • 第二节 阿帕克和卓的统治43-48
  • (一) 阿帕克和卓政权43-46
  • (二) 向准噶尔纳贡46-48
  • 第三节 对阿帕克和卓的评价48-61
  • (一) 叶尔羌汗国——蒙兀儿斯坦48-52
  • (二) 和卓家族的分裂52-56
  • (三) 和卓时代的维吾尔文化56-61
  • 第三章 阿帕克和卓麻扎61-96
  • 第一节 麻扎建筑历史沿革61-68
  • (一) 哈尼卡61-62
  • (二) 墓祠62-65
  • (三) 清真寺65-66
  • (四) 经学院66
  • (五) 门阙66-67
  • (六) 果园与水池67-68
  • 第二节 麻扎建筑的艺术风格68-71
  • (一) 装饰艺术68-69
  • (二) 纹饰与象征69-71
  • 第三节 历代对麻扎的态度71-75
  • (一) 准噶尔71
  • (二) 清政府71-73
  • (三) 阿古柏入侵时期73-74
  • (四) 民国时期74
  • (五) 新中国时期74-75
  • 第四节 葬在墓祠内的和卓家族成员75-92
  • (一) 维吾尔穆斯林的丧葬习俗75-77
  • (二) 墓祠之内的坟墓77-80
  • (三) 墓主身份确认80-92
  • 第五节 麻扎的管理92-96
  • (一) 管理人员92-94
  • (二) 麻扎的附属物与标志94-96
  • 第四章 麻扎的社会功能96-113
  • 第一节 麻扎的瓦克夫97-100
  • 第二节 麻扎与区域政治气候100-103
  • 第三节 葬在“圣人脚下”103-105
  • 第四节 喀什噶尔的朝觐圣地105-109
  • 第五节 女性的精神安慰109-111
  • 第六节 贫民的依靠——“阿帕克和卓之粥”111-113
  • 结语113-114
  • 附图114-122
  • 主要参考文献122-130
  • 后记130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帕热旦·米吉提;维吾尔族伊斯兰建筑的功能和价值[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健;察合台文文献《哈密麻扎引导书》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3 贺婧婧;新疆喀什香妃墓柱式装饰艺术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677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0677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9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