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农村基督教传播个案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0 16:06
本文关键词:转型期农村基督教传播个案研究
【摘要】:本文立足农村,以基督教在农村的传播和发展为切入点,研究转型期农村社会民众的思想文化渴望和精神世界诉求。本文选取了皖北小村吴宅村做为研究样本,通过查阅文献、分发问卷、入户走访、实地体验等方式,对新时期基督教在农村的传播样态做出分析并取得结论。 本篇论文共分为九个章节: 第一节,介绍了乡土社会与社会转型期的独特历史环境和特征,为本篇论文的展开提高了研究背景。 第二节,简要叙述了宗教及其社会功能。 第三节,介绍了本篇文章所使用到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分析了吴宅村作为研究样本的理由。 第五节,详细介绍了样本村落的自然地理、行政组织、人口状态、信息交流方式、经济社会状况等,并对样本村落及其周边基督教信仰情况做了历史的和现实的描述。 第六节,基督教近些年来在农村地区发展异常迅速,,本节从农村民众诉求和基督教自身调整的角度,对基督教信仰热潮做出了自己的解释。 第七节,基督教信仰作为社会意识必然会对社会存在造成影响,本节从正反两个方面罗列出基督教在民众中的传播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为新时期农村事务的管理提供参考。 第八节,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之上,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民众道德培养、传统文化传承、新媒体应用和宣传政策制定的角度,为转型期基督教工作提出了五点建议。 第九节,结语。
【关键词】:社会转型 基督教 农村地区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978
【目录】:
- 内容摘要4-5
- Abstract5-7
- 引言7-9
- 一、研究背景9-10
- 二、宗教概述10-14
- (一) 宗教的渊源10
- (二)宗教的社会功能10-14
- 三、研究方法14-16
- 四、为什么选取吴宅村作为样本?16-17
- 五、吴宅村的基本情况17-33
- (一)吴宅村的自然地理空间17
- (二)吴宅村行政组织状况17-18
- (三)人口状态、人员流动及与外村联系18-20
- (四)经济、文化及教育状况20-22
- (五)吴宅村及其周边基督教信仰样态22-33
- 六、基督教传播在农村复兴的原因33-40
- (一)农村信仰多元化33
- (二)本土宗教信仰缺失33-34
- (三)道德的共性为基督教传播提供了道德基础34-35
- (四)苦闷与焦虑的社会情绪为基督教传播提供了情感基础35-36
- (五)娱乐活动的贫乏是基督教发展的社会基础36-37
- (六)基层权力对宗教传播的默许和极少干预37-38
- (七)较低的文化水平使人们产生了宗教盲从心理38-40
- 七、基督教传播对农村的影响40-49
- (一)基督教在中国农村传播的积极影响40-42
- (二)基督教在中国农村传播的消极影响42-49
- 八、基督教在中国农村正面传播的路径49-53
- (一)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49
- (二)加大宣传力度健全道德引导机制49-50
- (三)提升教民文化水平增强其独立自主意识50
- (四)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与创新50-51
- (五)利用媒介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51
- (六)加强政策宣传依法打击邪教组织51-53
- 结语53-54
- 致谢54-55
- 参考文献55-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学峰;;宗教与和谐社会建设[J];党政干部学刊;2009年02期
2 尹广文;;农村民间宗教的传播镜像——以华北地区农村基督教传播为例[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康超;孟萍;;农村宗教组织的变迁与乡村社会整合——以四川省Z市A县的一个村庄为例[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4 吕朝阳;苏北农村基督教发展现状及其原因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5 张文嘉;;农村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变化及其对策[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王久高;;农村宗教和民间信仰盛行与村级党组织建设探析——以安徽H县G镇为例[J];探索;2010年03期
7 邹函奇;;全球视野下的宗教传播与中国宗教——变革、挑战与对策[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1年01期
本文编号:10680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06806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