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涉儒涉道僧人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0 18:22
本文关键词:魏晋南北朝时期涉儒涉道僧人研究
【摘要】:佛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自传入中国后,就受到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经过一波三折的发展,逐步走上了中国化的道路。在某种程度上讲,佛教中国化就是佛教与儒、道之间由依附、冲突到借鉴、融合的过程。研究中国化的佛教时,不但要看到它的特点,更要研究佛教是如何中国化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上承秦汉王朝、下启隋唐盛世,是一个宗教大发展的时代,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佛教中国化的第一个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基本完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大内容——儒、释、道在思想上大致认同与初步融合的过程,也是佛教在初传后逐渐发展起来的阶段,是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逐渐接触碰撞、并互相了解和融会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涉儒、涉道僧人,是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会的载体,他们不仅具有渊博的世俗学问以至在社会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受到极高的推崇与敬重,也是佛教史上显耀的高僧与名僧,对佛教的传播事业功不可没。 本文试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僧传、各类佛典以及相关史书等文本中,整理出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影响的僧人,对他们的家庭出身、所受教育背景、生平事迹等进行分析和讨论。本文从涉儒涉道僧人的研究角度入手,探索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的契合点,探索佛教是如何中国化,或者说中国是如何佛教化的,进而更深入的了解中国佛教。 全文第一章研究背景,一方面描述了悲惨苦难的社会状况,另一方面概括了乱世之中的思想文化发展情况,重点叙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发展的历史概况,由儒释道三教之争引出应运而生的涉儒涉道僧人。第二章研究儒道思想对于僧人思想和译经方面的影响,分别从受儒道知识背景影响的僧人和译经中的儒道思想两方面进行论述。第三章研究涉儒涉道僧人的社会活动方面,从与皇族、名士交往和玄学化的言行以及佛道之争的活动这几方面进行研究。僧人受儒道思想的影响,不仅表现在阐述佛教理论和翻译经典方面,也表现在他们与中国传统的皇权、玄学化的名士交流时,怎样阐述佛教的思想,用佛教思想影响统治者以及社会精英阶层。第四章总结研究中的涉儒涉道僧人的历史作用,简叙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与儒家、道家的关系,讨论涉儒涉道僧人身在其中的佛教对中国文化发展所起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最后探讨儒释道的三教融合,总结出融合的理论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儒释道教理应皆存、孰本孰末争论不休、殊途同归和而不同。 本文认为,佛教想要在中国长期存在下去,在佛经的翻译、在社会各个阶层中的沟通、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等问题上都离不开涉儒涉道僧入的不懈努力。魏晋南北朝时期知识渊博、学养高超的涉儒涉道僧人,都是掌握了佛教文化和西域文化的大学问家,他们利用自己的学问作为传教的辅助,积极地向中国介绍外来宗教和文化成果。而中国人对待佛教文化,在很多情况下又能够在保持固有的理性精神的同时,有选择地汲取、发扬其具有积极意义的内涵,使得融合儒释道三教思想的中国文化能够熠熠生辉、灿烂夺目。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 佛学 佛教中国化 涉儒涉道僧人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949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2
- 导论12-17
- 1、选题意义12-13
- 2、文献综述13-15
- 3、研究方法及研究构架15-17
- 第1章 研究背景17-30
- 1.1 魏晋南北朝社会与文化18-23
- 1.1.1 社会状况18-21
- 1.1.2 思想文化21-23
-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23-26
- 1.2.1 译经与求法23-24
- 1.2.2 名士与名僧24-25
- 1.2.3 佛教的南统与北统25-26
- 1.3 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间的冲突与矛盾26-30
- 1.3.1 儒佛之争26-27
- 1.3.2 佛道之争27-28
- 1.3.3 涉儒涉道僧人应运而生28-30
- 第2章 熏习儒道,以抒佛旨30-42
- 2.1 具有儒道知识背景的僧人30-38
- 2.1.1 僧人的儒道知识背景30-36
- 2.1.2 儒道知识背景对于僧人学佛和弘法的意义36-38
- 2.2 译经中的儒道思想38-42
- 2.2.1 儒、佛、道兼通的康僧会38-40
- 2.2.2 “文丽派”开创者支谦40
- 2.2.3 译风朴实的竺法护40-41
- 2.2.4 “格义”倡导者竺法雅41-42
- 第3章 交融权士,弘法其中42-56
- 3.1 与皇族、名仕交往的僧人42-53
- 3.1.1 僧人与皇族、名仕的交往事迹42-51
- 3.1.2 僧人对朝廷、权士的影响51-53
- 3.2 僧人的玄学化言行以及佛道之争53-56
- 3.2.1 玄学化的僧人53-54
- 3.2.2 佛道之争中的僧人54-56
- 第4章 涉儒涉道僧人的历史作用56-70
- 4.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儒关系56-61
- 4.1.1 佛学与儒学56-59
- 4.1.2 佛法与王法59-61
- 4.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道关系61-66
- 4.2.1 佛学与玄学61-63
- 4.2.2 佛道之争63-66
- 4.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儒、释、道三教融合66-70
- 4.3.1 儒释道教,理应皆存66-67
- 4.3.2 孰本孰末,争论不休67
- 4.3.3 殊途同归,和而不同67-70
- 结语70-71
- 参考文献71-73
- 附录73-89
- 致谢8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姚培锋;齐陈骏;;东晋南朝时期西来高僧与浙东佛教——读慧皎《高僧传》[J];敦煌研究;2009年02期
2 许展飞;陈长琦;;试论魏晋南北朝佛教权威的谋求与确立——以《高僧传》中僧人神异事迹为中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陈勇;;佛教在魏晋南北朝的传播——据僧人出生地加以研究[J];南方论刊;2007年02期
4 李传军;;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高僧的知识结构与学风好尚[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5 徐建勇;;关于儒释道三教融合之管见[J];绥化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刘泳斯;张雪松;;魏晋南北朝佛教史研究范式——略论方立天先生在中国佛学研究中的学术贡献[J];邯郸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徐路军;;《高僧传》中儒道转佛高僧的社会地位及转向原因分析[J];西安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曹寻真;非汉籍高僧与早期中国佛学的形成[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686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06864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