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生态思想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17-10-21 02:06
本文关键词:佛教生态思想研究述评
更多相关文章: 佛教 生态思想 缘起学说 众生平等 佛法慈悲
【摘要】: 随着近代大工业时期的开始以及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的增强,从而改变了自然界的组织和结构,同时改变了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质系统,为了更好的满足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正当人类盲目的任意肆虐他们赖以生存的自然时,却处处碰壁,遭到自然的惩罚!所以在今天,在面对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类的生活,生存,生命都受到了巨大的威胁!使我们不得不深思人类为何会如此呢?是人类自己对自然了解的不够深刻?还是人类对自然破坏太大?这一系列的问题,究其根源是人类行为中的一种价值观念起主导作用。我们要如何扭转这种价值观念呢? 李约瑟曾经说过:“西方的文化总体讲是征服自然的文化,这种文化必然导致人与自然的冲突与对立,而东方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佛教文化恰恰强调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因此,要想使人与自然真正和谐,就必须要用东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来缓解西方的征服文化。”因此,本文以佛教文化为出发点,探讨其中的生态思想。从佛教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佛教具有独特的生态观,认为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是人的内心的欲望而造成的。因此要解决当今生态日益恶化的难题就必须克服人类内心的欲望,从认识着手,树立正确的观念。平等、慈悲是佛教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阐述。这是建立在缘起论的基础之上的,正因为万物互为缘起,因而人与万物一体,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环境,反过来说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人。万物互为存在的条件,当然也就没有高下之分,所有的存在都是无条件平等的。因而人不能自诩为世界的主宰,而应以慈悲之心对待一草一木,一兽一虫。因而佛教认为净化环境的根本措施,在于净化人心,并将其用于指导生活实践。佛寺不仅是佛教徒追求生态理想世界的现实见证,也是和谐生态环境的典范。 佛教的生态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我们可以借鉴它,让人们从正面了解它,改变人们传统的思想观念,从而有了正确的思想观念,使人们形成正确的生态意识,从净化人们的心灵开始,从每个人做起,每一件小事做起。从而真正改善生态环境,达到自然的和谐,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达到人与社会的和谐!
【关键词】:佛教 生态思想 缘起学说 众生平等 佛法慈悲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94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一、导论10-15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10
- (二) 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10-15
- 1、进展状况10-13
- 2、研究方法13-15
- 二、生态问题和佛教生态观15-24
- (一)、关于生态的本质15-18
- 1、关于生态各要素之间的关系15-16
- 2、关于人类与生态各要素之间的关系16-18
- (二)、佛教生态观的内容18-24
- 1、世界观18-20
- 2、自然观20-21
- 3、生命观21-22
- 4、理想观22-24
- 三、佛教生态思想24-40
- (一) 缘起学说24-28
- (二) 众生平等28-33
- 1、众生平等的涵义29-31
- 2、众生平等的生态伦理精神31-33
- (三)、佛教的慈悲观33-40
- 1、慈悲的内涵33-35
- 2、慈悲对博爱、仁爱的超越35-37
- 3、佛教慈悲观的生态伦理关怀37-40
- 四、佛教生态伦理思想现代诠释中的误区和对其启示40-44
- 五、结束语44-47
- 1、缺乏生态环保意识44
- 2、缺乏真正、有效的行动44-47
- 注释47-51
- 参考文献51-54
- 致谢54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娜;原始佛教“无我”思想再讨论[D];山东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706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07064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