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能禅学思想初探
发布时间:2017-10-25 07:06
本文关键词:慧能禅学思想初探
【摘要】: 本文以《六祖坛经》为主要文本,在努力吸取前辈时贤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历史考据、禅学义理和禅法实践等三个方面对慧能禅学思想加以论述。通过对慧能生平、《坛经》和有关禅籍的考证和论述,以探索较为真实的慧能行状。另外,根据对慧能嗣法偈的相关分析,阐述慧能得法之时的佛学思想以及北宗神秀的禅法特点。慧能以“自性”为核心范畴展开的心性论,融摄了般若学、佛性论和传统儒道心性论,强调佛性与自性不二,真心与妄心不二,慧能“直指心源,见性成佛”之旨的深层内涵是以自心解脱为根本的。另外,慧能对“禅定”意义的创造性转换是建立在“定慧等学”、体用一如的思想基础上的。慧能顿教法门以“无念、无相、无住”为禅修原则和实践方法,简截明快,不假文字,在此基础上便形成了南宗禅“不离世间、自性自度”的义理核心和保任工夫,并最终以明心见性、顿悟成佛为慧能禅学思想的理论归结。
【关键词】:自性 本心 定慧 无相 禅悟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94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引言7-10
- 第一章 慧能生平和嗣法偈略考10-18
- 第一节 慧能生平略考10-13
- 第二节 慧能嗣法偈略辨13-18
- 第二章 以定慧为本的心性论18-28
- 第一节 自性与自心18-24
- 第二节 禅之新诠:定慧等持24-28
- 第三章 慧能禅法的思想特点28-39
- 第一节 慧能禅法之纲要:无念、无相、无住28-32
- 第二节 慧能顿教法门的特点32-39
- 结论39-42
- 致谢42-43
- 参考文献43-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朴初;;要研究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与几位青年朋友的一次谈话[J];法音;1986年02期
2 净因;惠能之南禅(下)——佛教思想发展史上的第二次回归[J];法音;2002年03期
3 杨谦;如何理解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直觉性特征[J];南开学报;2004年04期
4 洪修平,徐长安;东山法门与禅宗初创[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5 洪修平;关于《坛经》的若干问题研究[J];世界宗教研究;1999年02期
6 冯晓光,张雪梅;六祖《坛经》对中国佛教禅宗的建树[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余永胜;论禅宗修行解脱观的逻辑形成与发展[J];宗教学研究;2004年01期
8 戴传江;论《坛经》禅学思想对般若与佛性的会通[J];宗教学研究;2004年01期
9 方立天;性净自悟──慧能《坛经》的心性论[J];哲学研究;1994年05期
10 方立天;禅宗精神──禅宗思想的核心、本质及特点[J];哲学研究;1995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余s,
本文编号:10925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092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