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以来赣北道教与地方音乐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5 16:16
本文关键词:明清以来赣北道教与地方音乐文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明清以来 赣北道教 民间器乐 民间舞蹈 地方戏曲 说唱音乐
【摘要】: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它根植于华夏,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它与民间民俗活动结合,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赣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道教发源地之一,赣北道教历史悠久,其与民间音乐文化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然而,学术界对本选题的研究却暂付阙如,因而加强对该问题的研究实属必要。赣北地区的道教历史悠久,教派众多。从正一天师道在赣北的历史发展来看,张天师一系的繁衍和文化传承,集中反映了赣北道教文化的发展历程,其他流派还有全真道、净明道等。赣北道教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道派思想,不仅文献著述繁多,而且文化遗产也颇为丰富,在中国道教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盛衰的主要原因在于统治者的影响态度。明中后期,官方道教渐趋式微,至清代,则更加衰落,逐渐失去其曾有的繁华与尊贵。此时,道教教义少有创新,但“三教合一”却日益成熟,民间道教依然活跃,民间音乐文化亦空前兴盛,特别是弋阳腔、青阳腔以及赣北道情获得广泛传播。从而促进了赣北道教与赣北地区民间音乐文化的相互融合和相互影响。文章就这个问题作进一步探讨,分别从赣北道教与地方戏曲(以弋阳腔、青阳腔、目连戏、赣剧为例)、赣北道教与民间舞蹈、赣北道教与民间器乐、赣北道教与民歌曲艺等多个方面对此进行了阐述。赣北道教与地方音乐文化之间具有一定的融通性,两者之间主要存在一种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的关系,即赣北道教文化因地方音乐而广泛传播,而赣北地方音乐融道教内容而不断充实。
【关键词】:明清以来 赣北道教 民间器乐 民间舞蹈 地方戏曲 说唱音乐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248;B959;J609.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绪论11-21
-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11-12
- 二、研究现状与述评12-18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18
- 四、相关概念界定18-20
- 五、创新和不足20-21
- 第一章 明清以来赣北道教的传播及其盛衰21-55
- 第一节 赣北正一天师道的传播及其民间化21-33
- 一、明初:赣北正一天师道中心地位的确立21-30
- 二、明末以降:赣北正一天师道淡出宫廷走向民间30-33
- 第二节 赣北全真道的传播及其教理33-38
- 一、赣北全真道与正一道的融合33-35
- 二、赣北全真道的“三教合一”35-38
- 第三节 赣北净明道的传播及其立教思想38-49
- 一、赣北净明道的形成与发展38-45
- 二、赣北净明道的忠孝思想45-49
- 第四节 明清以来赣北道教盛衰的原因分析49-53
- 一、明代赣北道教兴盛的原因49-51
- 二、清代赣北道教衰落的缘由51-53
- 本章小结53-55
- 第二章 赣北道教与地方戏曲55-75
- 第一节 朱权与赣北道教戏曲的发展55-64
- 一、良好的文化基础55-56
- 二、特殊的政治背景56-58
- 三、杰出的戏曲创作58-59
- 四、丰赡的戏曲理论59-64
- 第二节 赣北道教与地方戏曲的同根同源64-68
- 一、根在民间64-65
- 二、源为一体65-68
- 第三节 赣北道教与地方戏曲的互动互进68-74
- 一、相互交融68-71
- 二、共同演进71-74
- 本章小结74-75
- 第三章 赣北道教与民间舞蹈75-104
- 第一节 赣北道教舞蹈的形态特征与表演程式75-100
- 一、龙虎山宫观舞:“斋醮科仪”75-84
- 二、高安民间道教舞蹈:“碗龙灯”84-89
- 三、新余道教丧事法事舞蹈:“走灯舞”89-93
- 四、铅山畲族祭祀舞蹈:“告五方”93-96
- 五、铜鼓巫师法事舞蹈:“跳觋”96-100
- 第二节 赣北道教舞蹈的宗教品格100-102
- 一、赣北道教舞蹈的宗教实用性100-101
- 二、赣北道教舞蹈的宗教情感性101
- 三、赣北道教舞蹈的宗教虚拟性101
- 四、赣北道教舞蹈的泛艺术形象性101-102
- 本章小结102-104
- 第四章 赣北道教与民间器乐104-113
- 第一节 赣北道教器乐的地方性特征与文化交融104-111
- 一、赣北道教器乐的地方性特征104-105
- 二、赣北道教器乐与民间器乐的文化交融105-111
- 第二节 赣北道教器乐的美学特征与当代传承111-113
- 一、赣北道教器乐的美学特征111
- 二、赣北道教器乐的当代传承111-113
- 第五章 赣北道教与说唱艺术和民歌113-137
- 第一节 道教唱道情在赣北地区的传播113-126
- 一、道教唱道情的历史113-115
- 二、赣北道情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其传播115-126
- 第二节 民间道教活动与赣北民歌126-136
- 一、《游十殿》歌词的艺术特点与世俗功能126-131
- 二、靖安觋歌民间音乐传承的现状131-136
- 本章小结136-137
- 结语137-140
- 一、赣北道教文化因地方音乐被广泛传播137-138
- 二、赣北地方音乐融道教内容而不断充实138-140
- 参考文献140-144
- 附录:影响赣北道教的历代人物简表144-156
- 后记156-158
- 本人读博期间科研情况一览表158-1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吕静;;陕北道情与道教[J];中国道教;2005年06期
2 袁志鸿;道教正一派授{撚肴媾纱渲冉涎芯縖J];世界宗教研究;2003年04期
3 刘正维;高腔与道教音乐的渊源辨析[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本文编号:10945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094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