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略论两宋时期道教南宗对儒佛思想的吸收与融会——以张伯端和白玉蟾为中心

发布时间:2017-10-31 08:16

  本文关键词:略论两宋时期道教南宗对儒佛思想的吸收与融会——以张伯端和白玉蟾为中心


  更多相关文章: 张伯端 白玉蟾 心性论 三教融合


【摘要】:两宋时期,道教南宗顺应儒佛道三教融合的时代主潮,以道教为本位,积极吸收与融会儒佛思想,有力提升了道教内丹修炼的境界和两宋道教哲学的理论品质。文章以道教南宗代表性人物张伯端和白玉蟾为考察中心,深入其理论体系,尝试揭示道教南宗以心性论为旨趣、三教融合为主要特征的道教思想的新转向及影响。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张伯端 白玉蟾 心性论 三教融合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儒佛道三教关系与中国宗教的发展及精神”(项目编号07BZJ00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929
【正文快照】: 北宋道教南宗之祖张伯端将内丹论明确化,初步完成了外丹论向内丹论的转变。在其名作《悟真篇》中明确指出:“教虽分三,道乃归一。”他融摄佛禅理论和儒家性命之说,糅三教为一体,主张性命双修、先命后性。南宋白玉蟾紧承祖师所说,认为:“三教异门,源同一也。”两宋时期,道教南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宏;;宋明理学家对《大学》主旨定位之差异[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李霞;论道家在宋明新儒学形成与演变中的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杨星;;罗从彦之政治思想观[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雷戈;;中国思想史研究中的概念省思[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5 林济;;程敏政统宗谱法与徽州谱法发展[J];安徽史学;2008年04期

6 王叙黄;;略谈游酢及其在安徽的事迹[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7 贺为才;;作为生态文明界标的徽州村镇人居环境建设[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吴欲波;;风水林探源与当代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9期

9 付长珍;宋儒境界的价值蕴涵[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王竞芬;逍遥安乐的审美人生——略论邵雍儒道兼综的境界美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高建立;;闽学与佛学之关系研究——以朱熹哲学思想为中心[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进;;朱熹宗教观探析[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高建立;;从心性论看朱熹对佛学思想的吸收与融会[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黄石明;;论“乐”:泰州学派韩贞美学思想的审美模式[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5 郑梅钦;;宋代闽学家养生文化及其意义[A];第十五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谢红;;毛泽东的《实践论》和中国哲学史上的知行学说[A];湖南省第六届研究生创新论坛之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分论坛论文集[C];2013年

7 余yN延;;再论“义理”——从中日对比角度看文化差异[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8 王启发;;罗汝芳对儒家经典的理会及其思想史意义——以其泛论《四书》、《五经》和专论《语》、《孟》为中心[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二辑)——明代国家与社会研究专辑[C];2014年

9 龚道运;;新儒学的人文精神——牟宗三论儒学和基督教的会通[A];国际儒学研究(第八辑)[C];199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黄志坚;全面报酬、敬业度和绩效的作用关系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李华;孟子与汉代《诗经》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宋金民;水浒小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娜;北宋“文字禅”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稂荻;无尽的现象圆融[D];吉林大学;2011年

8 孙旭红;居今与志古:宋代《春秋》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郭平兴;曾国藩文献阅读实践与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米文科;王船山《张子正蒙注》哲学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利娟;谢良佐哲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周杨波;杨时理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丁大海;天人合一与自我和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远鑫;朱子诗歌之精神[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倩男;儒家礼仪及其现代价值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6 周后燕;陈荣捷朱子研究述评[D];西北大学;2011年

7 李正林;论章太炎的三重和谐思想[D];西北大学;2011年

8 张盈盈;日本人精神世界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魏晓敏;北宋国子监画学教学与管理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卢运霞;周敦颐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亦平;张伯端“道禅合一”思想述评[J];中国哲学史;2000年01期

2 郭建洲;试论张伯端道教思想的易学渊源[J];周易研究;2005年01期

3 樊光春;张伯端生平考辨[J];中国道教;1991年04期

4 郑为一;;张伯端籍贯考辨的几个关键问题[J];宗教学研究;2013年04期

5 史冰川;;道教名家张伯端的教育思想[J];中国宗教;2007年12期

6 周泉浩;张伯端籍贯考[J];体育文史;1988年05期

7 孔令宏;张伯端的性命思想研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8 刘固盛;论张伯端的老学思想[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徐兆仁;;张伯端及其后学考论[J];史学月刊;2006年10期

10 汪茂和;;紫阳真人张伯端[J];科学养生;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暴庆刚;性命双修:张伯端的内丹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周荣初 任福良;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结合[N];台州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建洲;张伯端道教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侯庆双;张伯端内丹思想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215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1215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c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