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初唐道教重玄学与佛教中观学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31 14:32

  本文关键词:初唐道教重玄学与佛教中观学的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佛教 道教 重玄学 中观学 关系


【摘要】:可以说“重玄学处处充满了中观学的思辨气息,中观成为其哲学思想不可须臾离却的最重要的方法论”。但是在探讨重玄学与中观学关系方面的系统的著作却没有。目前就中观学与重玄学关系的研究方面,或者太过笼统,仅诸如重玄学的建构受中观学的影响、重玄学论证方式与中观学有关等宏观的概括,未做具体的展开讨论;或者仅就某一点作为切入点作两者间的关系研究。由于学力所限,本论文将在前辈学者研究的成果上,继续专以“初唐道教重玄学佛教中观学的关系”为题,以文献材料为依据,进行分析综合。以义理及思维论证方式两个方面为中心来展开讨论两者间的关系,说明重玄学接受改造了中观学的哪些理论学说,及思维论证方式上所受中观学的哪些影响。但佛道两家毕竟宗旨不同,重玄学引佛家之文仅是服务予道教的道论及修道的理论体系的,它只是表面上的拿来为我所用,而未动到“筋骨”,重玄之道仍是老子框架内的。以此为出发点,在叙述了影响的内容后,紧接着探讨在道之“本根”与佛之“因缘”义下的重玄学与中观学的相异之处。
【关键词】:佛教 道教 重玄学 中观学 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949;B95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2
  • 0.1 选题的研究现状8-9
  • 0.2 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9-11
  • 0.3 研究思路11-12
  • 1 道教重玄学12-24
  • 1.1 道教重玄思想的形成12-19
  • 1.1.1 士族的诘难12-14
  • 1.1.2 佛家重玄14
  • 1.1.3 道教重玄14-19
  • 1.1.3.1 重玄学──弥补教义缺乏15-16
  • 1.1.3.2 道教重玄学渊源16-19
  • 1.2 道教重玄学的基本理论19-24
  • 1.2.1 重玄之道19-24
  • 1.2.1.1 何谓重玄19-20
  • 1.2.1.2 道20-22
  • 1.2.1.3 德22-24
  • 2 佛教中观学24-29
  • 2.1 佛教中观学思想的传播发展24-25
  • 2.2 佛教中观学的基本理论25-29
  • 2.2.1 缘起无自性空25-29
  • 2.2.1.1 缘起25-26
  • 2.2.1.2 自性26-27
  • 2.2.1.3 空27
  • 2.2.1.4 中道27-29
  • 3 佛教中观学对道教重玄学的影响29-40
  • 3.1 义理方面的影响29-33
  • 3.1.1 因缘29-30
  • 3.1.2 空与无30-33
  • 3.2 思维论证方面的影响33-40
  • 3.2.1 般若直观思维33-37
  • 3.2.2 中道思维37-40
  • 结束语40-41
  • 参考文献41-43
  • 致谢43-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雪梅;论"重玄"一词的佛教使用路向[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方立天;般若思维简论[J];江淮论坛;1989年05期

3 中]h隆藏;成玄英的“一中”思想及其背景——隋唐时期道教的中道观[J];江西社会科学;1992年04期

4 黄海德;伦敦不列颠博物院藏敦煌S.二○六○写卷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5 黄海德;李荣二道论蠡测[J];社会科学研究;1988年03期

6 张国亮;;试析有部与中观宗的“自性”范畴[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黄海德;西华法师成玄英及其重玄思想探微[J];中华文化论坛;2000年02期

8 王志忠;成玄英的重玄之道与佛教中道观[J];宗教学研究;1989年Z1期

9 李刚;道教老学重玄学派[J];宗教学研究;1996年01期

10 陈兵;道教生死观及其与佛教的关系[J];宗教学研究;1997年04期



本文编号:11224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1224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6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