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藏佛教交流的典范——汉藏结合部民间佛教信仰场所嘛呢房
本文关键词:汉、藏佛教交流的典范——汉藏结合部民间佛教信仰场所嘛呢房
【摘要】: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在甘青汉藏杂居地区不断地交流和融合,筑成了汉藏友好的基础。汉藏结合部的嘛呢房即是汉传和藏传佛教交流融合的典范,嘛呢房的宗教仪式、经典、供奉的佛(神)都体现出汉藏两种文化交融的特点。
【作者单位】: 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北民族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关键词】: 嘛呢房 汉传佛教 藏传佛教 文化融合
【基金】: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甘青藏区汉传佛教与汉藏文化交流”(项目编号:13XZJ002) 2012年度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汉传佛教与甘南宗教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2013ZJ)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948
【正文快照】: 甘青为佛教文化的中心,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并存共荣,是汉藏佛教文化交流融合的前沿。汉传佛教和藏传教相互吸收和影响,促进了汉藏民族间的认同,筑成了汉藏友好的基础。在甘青汉藏结合部,汉、藏佛教交流的案例比比皆是,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和卓尼县交界的民间佛教信仰场所嘛呢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费晓华;;河洮岷地区的史前农业[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20期
2 杨士钰;;侯显生平研究[J];中国藏学;2009年03期
3 王原茵;;西安广仁寺历史文化稽考[J];碑林集刊;2013年00期
4 武沐;赵洁;;高昌回鹘与河州[J];民族研究;2008年03期
5 李硕;蒋爱花;;中国南北对峙时期的白龙江道研究[J];历史地理;2013年00期
6 陈改玲;刘红梅;;文化交流视域下的甘南藏区汉传佛教[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年05期
7 仁青措姆;;浅论安多藏族服饰艺术——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J];丝绸之路;2011年14期
8 钟业喜;鲍曙明;;中国宗教版图演变的时空分析[J];热带地理;2014年05期
9 刘铁程;;汉文历史地理史料中的藏文“都”(mdo)——几处羌、藏语古地名的释名[J];藏学学刊;2010年00期
10 王科社;余恩;;甘南岗岔摩崖题记“总兵官征西大将军”指沐英[J];西部考古;2012年0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马晓军;甘南多元宗教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2 胡珀;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安全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3 陈苇;甘青地区与西南山地先秦时期考古学文化及互动关系[D];吉林大学;2009年
4 杨文;北宋经略河湟民族政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齐德舜;U厮Up家族世系史[D];兰州大学;2010年
6 马宁;藏汉结合部多元宗教共存与对话研究[D];中山大学;2010年
7 贾伟;明清时期河湟地区民族人口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浩然;磨沟墓地未成年人埋葬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刘永胜;明清时期河州地区农牧业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蒋超年;甘青地区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及族属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安玉源;传统聚落的演变·聚落传统的传承[D];清华大学;2004年
5 刘铁程;甘肃汉藏边界的基督教:历史与现状[D];兰州大学;2008年
6 南吉卓玛;甘南藏区地名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7 徐征;西北地区出土汉代铜镜初步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8 索南草;卓尼土司杨积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久西草;略论安多甘加八角古城之历史[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10 孟永强;论多族群村落中的族群认同与交往[D];兰州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树先;宏观的观察,精细的分析——读《汉藏语同源研究》[J];语言研究;2003年01期
2 潘悟云;;从几个词语讨论苗瑶语与汉藏语的关系[J];语言研究;2007年02期
3 罗自群;;《汉藏语学报》第3期目录[J];民族语文;2008年06期
4 燕海雄;;中国民族语言学会首届汉藏语言学奖揭晓[J];语文研究;2008年03期
5 杨雪冬;;浅析汉藏历史文化交流[J];才智;2009年11期
6 田磊;;佛在汉藏之间[J];南风窗;2009年09期
7 多拉;;汉藏语言对“字”概念的认知异同及对应关系[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燕海雄;;论汉藏语言硬腭塞音的来源[J];民族语文;2011年05期
9 俞敏;汉藏两族人和话同源探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0年01期
10 车得驷;关于汉藏翻译中否定概念的表达[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诺明花;刘汇丹;吴健;丁治明;;基于关联度的汉藏多词单元等价对抽取方法[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2 徐文堪;;略论汉藏语言与民族的起源及迁徙[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五辑)[C];2008年
3 米勒;史淑琴;;关于敦煌汉藏对音的几个问题[A];西北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13年
4 赵维纳;刘汇丹;于新;吴健;张普;;面向汉藏辅助翻译系统的平行语料库建设[A];少数民族青年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研究与进展——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青年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第二届全国多语言知识库建设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潘悟云;;汉藏二族,,血肉相连——生物学与语言学的视角[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6 才让太;;佛教在汉藏民族关系中的贡献——兼谈藏区寺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A];共识(2013春刊09)——民族关系中国梦 讲信修睦行宪政[C];2013年
7 戴庆厦;;汉藏语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8 看卓才旦;金为勋;洛智华;朋毛扎西;;汉藏翻译系统中的动词处理研究[A];第一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才藏太;;基于规则的汉藏机器翻译系统中二分法的句法分析方法研究[A];少数民族青年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研究与进展——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青年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第二届全国多语言知识库建设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扎洛;索南仁欠;;汉藏机器翻译中复句的翻译规则研究[A];中文信息处理前沿进展——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二十五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璐;共叙汉藏情意 共话美好未来[N];岳阳日报;2014年
2 傅伟 马疆虎;首部《汉藏法律大词典》面世[N];中国民族报;2011年
3 傅伟 记者 马疆虎;首部《汉藏法律大词典》面世[N];西藏日报(汉);2011年
4 本报记者 王鸿良;汉藏同根[N];北京日报;2001年
5 智敏 浙江上虞多宝讲寺住持;沟通汉藏 利益群生[N];中国民族报;2014年
6 中共青海省委书记 青海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强卫;提高审判工作服务大局能力的有力举措[N];青海日报;2012年
7 傅显舟;汉藏乐舞艺术的多彩呈现[N];中国艺术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姚起亚;“情歌故乡”再唱汉藏深情[N];无锡日报;2007年
9 吴健礼;漫话古代汉藏天文历算文化的联系[N];西藏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张玉玲;禅古寺:见证汉藏军民一家亲[N];光明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海燕;民国时期汉藏佛教界文化交流的历史进程[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江荻;论汉藏语言演化的历史音变模型[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吴明娣;汉藏工艺美术交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拉巴次仁;浅谈汉藏科普翻译[D];西藏大学;2011年
2 达娃次仁;论文化差异中的汉藏翻译[D];西藏大学;2011年
3 夏吾东智多杰;汉藏历史路线文献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娘毛吉;论汉藏小说互译[D];西藏大学;2012年
5 完德吉;论汉藏翻译新概念及其复译的重要性[D];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
6 塔措;从文化差异谈汉藏翻译的局限性[D];西藏大学;2011年
7 官却多杰;汉藏辅助翻译研究与实现[D];西藏大学;2011年
8 巴桑次仁;略谈改革开放以来的汉藏翻译发展史[D];西藏大学;2014年
9 孙顺;汉藏同源词音义对应问题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10 索朗;汉藏数学翻译初探[D];西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227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122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