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的理论反思
本文关键词:近代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的理论反思
更多相关文章: 民间信仰 礼俗 民俗宗教 迷信 社会史 跨学科
【摘要】:学界对近代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但当前在研究的推进上遇到了"瓶颈",这主要表现为视野狭窄、成见较多、自说自话等。为突破此"瓶颈",需要在理论方面讨论如下问题:其一,民间信仰是民俗还是风俗、礼俗;其二,民间信仰是不是"迷信";其三,民间信仰是不是宗教;其四,如何对民间信仰进行跨学科研究。厘清这些问题,不仅可以更准确的认识与把握民间信仰在近代中国社会中的角色、作用及其变迁,而且可以促进民间信仰研究的跨学科交流与对话,突出其对于当代社会文化建设的意义。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关键词】: 民间信仰 礼俗 民俗宗教 迷信 社会史 跨学科
【分类号】:B933
【正文快照】: 近代中国民间信仰,是历史学、民俗学与社会学等学科共同关注的研究领域。自1925年北京大学教授顾颉刚、孙伏园等实地调查并研究京西妙峰山庙会以来,学界在该领域已经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在实证研究与理论探讨两方面都具备了与国际学术界对话的条件。不过,通观近30年来学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明君;透视历史的一面镜子——评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1840—1949)[J];教学与研究;2000年06期
2 王艳玲;近代中国仁人志士的忧患意识与变革思潮述论[J];怀化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3 姜义华;上海与近代中国金融中心[J];档案与史学;2002年06期
4 李卫东;从司法印纸看近代中国法制[J];华夏文化;2002年04期
5 马小林;近代中国变革的一点启示[J];人民论坛;2002年02期
6 君凡;近代中国的“补漏”意识及其危害[J];历史教学;2002年03期
7 蔡云辉;近十年来关于“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综述[J];史学理论研究;2003年02期
8 杨光斗;对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再认识[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洪振强;近代中国对商会的早期认识述论[J];安徽史学;2004年02期
10 赵朝峰,宋艳丽;近20年来西方侵略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研究述评[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服民;;略谈近代中国追求近代化的思想轨迹[A];历史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C];1995年
2 ;《近代中国》第2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3 ;《近代中国》稿约[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4 汪敬虞;;汪敬虞教授致本刊主编丁日初函[A];近代中国(第八辑)[C];1998年
5 ;《近代中国》编委会名单[A];近代中国(第七辑)[C];1997年
6 ;《近代中国》编委会[A];近代中国(第六辑)[C];1996年
7 贺水金;;学术交流 切磋探讨——记“近代中国经济和经济政策”中日学者座谈会[A];近代中国(第六辑)[C];1996年
8 ;《近代中国》第3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9 ;《近代中国》第4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10 ;《近代中国》第1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荣臣;近代中国的反现代化思潮浅论[N];光明日报;2004年
2 朱英;近代中国同业公会研究亟待加强[N];光明日报;2004年
3 金石;近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曲折演变[N];人民日报;2000年
4 高中华;近代中国救灾体制的重要特点[N];人民日报;2010年
5 王中江 清华大学哲学系;近代中国的“自强主义思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程美东;近代中国的社会梦想回眸[N];北京日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杜娟;考察德国文献中的近代中国[N];社会科学报;2013年
8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马敏;近代中国的商业启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9 ;穆藕初在近代中国的文化意义[N];文汇报;2013年
10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海外留学生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研究”负责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邹进文;近代中国留学生对世界经济思想的学术贡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云辉;战争与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刘训华;清末浙江学生群体与近代中国[D];上海大学;2010年
3 卢征良;近代中国市场之倾销与反倾销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谢辉;陈琪与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D];浙江大学;2005年
5 罗靖;近代中国与世博会[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龚咏梅;“脱胎换骨”的近代中国[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江远山;近代中国地域政治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吴静;近代中国民办企业的技术引进[D];厦门大学;2009年
9 岳宗福;理念的嬗变 制度的初创[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卜志勇;近代中国社会团体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维刚;近代中国错失现代化机遇的原因及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波;近代中国市场经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王洪涛;成长与迟滞:近代中国华商保险业发展历程的历史考察(1865-1945)[D];厦门大学;2006年
4 周萍萍;清末留日女学生与近代中国女子教育[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胡兆君;近代中国“国货”思潮及其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6 王媛媛;近代中国童工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7 李伟华;近代中国的游学与海归(1900-1937)[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8 薛坤;近代中国博览事业的起步和发展(1851-1937)[D];苏州大学;2011年
9 徐天娜;近代中国“资本家”概念的起源及其早期演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10 李红云;近代中国东北与日本教育交流研究(1905-1931)[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234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123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