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禅宗心理思想与存在心理思想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31 22:28

  本文关键词:禅宗心理思想与存在心理思想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禅宗心理思想 存在心理思想 禅宗 存在主义


【摘要】:文章简要介绍了禅宗心理思想和存在主义心理思想的概念,,相对系统的阐释了他们的理论渊源——禅宗和存在主义哲学的概念、背景、主要思想、二者的相关研究以及他们对心理学的影响。着重从自由与自由选择、自我意识与悟、存在感与非存在感、禅宗的迷与悟、布根塔尔的“本真状态”与禅宗“本心自性”、佛家的人生之苦与存在焦虑、人与世界的三种关系模式和禅宗的三重境界、禅宗心理思想的乐观与存在心理思想的悲观、禅宗之人生意义与存在主义之人生价值等八个方面对禅宗心理思想和存在心理思想进行了比较研究。最后简要分析了存在心理在欧美能够产生较广泛影响的原因。展望了如何进一步发扬禅宗心理思想契合中国人文化心理特征的优势,为后来者开拓本土心理理论和心理治疗技术的新方法提供借鉴。
【关键词】:禅宗心理思想 存在心理思想 禅宗 存在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94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1
  • 第一节 选题背景8-9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9-10
  • 第三节 相关文献简述10
  • 第四节 论文主要内容10-11
  • 第二章 禅宗心理思想和存在心理思想的内涵11-12
  • 第一节 禅宗心理学思想11
  • 第二节 存在心理学思想11-12
  • 第三章 禅宗和禅宗心理思想相关研究12-23
  • 第一节 禅的含义与禅的渊源12
  • 第二节 中国禅宗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12-13
  • 第三节 禅宗主要思想13-19
  • 一、 般若(智慧)在自性、佛性在心中13
  • 二、 悟——实现智慧与明了佛性必经之途13-14
  • 三、 虚空——悟的至高境界14-15
  • 四、 无理性、非逻辑——冷暖自知的体验15
  • 五、 平常生活、平常道——在世成佛、本真生活15-16
  • 六、 空灵的自由、本真的选择16-18
  • 七、 乐观、自然、“放心”的活着18-19
  • 第四节 禅宗心理思想与东、西方心理治疗思想比较19-23
  • 一、 禅宗执着、妄念思想与认知心理疗法的不合理信念19-20
  • 二、 禅宗内在智慧与精神分析的潜意识20
  • 三、 禅宗的悟、空、平等思想与人本主义的自我概念、主体平等20-21
  • 四、 禅宗之自然观与强调自然的森田疗法21
  • 五、 “平常心是道”与放松疗法21
  • 六、 禅定与静默疗法21-22
  • 七、 内观疗法与禅宗的自性自度22-23
  • 第四章 存在主义哲学与存在心理思想的相关研究23-35
  • 第一节 存在主义的内涵23
  • 第二节 存在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23
  • 第三节 存在主义的主要思想23-26
  • 一、 存在先于本质23-24
  • 二、 存在是偶然的、荒诞的24
  • 三、 自由和选择24-25
  • 四、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5-26
  • 五、 人生是一场悲剧26
  • 第四节 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与存在心理学的比较26-33
  • 一、 二者都把人及其存在作为研究的出发点26
  • 二、 二者都强调人的主体性26-28
  • 三、 二者都重视“在世界中的存在”28
  • 四、 二者都探讨了价值问题28-30
  • 五、 二者都强调人是能进行自由选择的存在30-32
  • 六、 二者都关心人的悲剧性32-33
  • 第五节 分析存在心理思想在欧美兴起原因33-35
  • 一、 文化因素33
  • 二、 实证哲学的日趋没落33
  • 三、 先驱人物的推动33-34
  • 四、 社会需要34-35
  • 第五章 禅宗心理思想与存在心理思想的比较35-47
  • 第一节 禅宗心理思想与存在心理思想的概念比较35
  • 第二节 两种心理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比较35
  • 第三节 禅宗心理思想与存在心理思想的哲学基础思想比较35-38
  • 一、 两种哲学思想的社会背景比较35-36
  • 二、 两种心理思想哲学基础的内容比较36-38
  • (一)二者都反理性36
  • (二)二者都主张主客一体36-37
  • (三)二者都倡导自然、向往自由37
  • (四)在对待语言上二者有不同之处37
  • (五)乐观的禅宗与悲观的存在主义37-38
  • 第四节 两种心理思想具体内容比较38-47
  • 一、 自由与自由选择38-39
  • 二、 自我意识与悟39-40
  • 三、 存在感与非存在感和禅宗的迷与悟40-42
  • 四、 布根塔尔的“本真状态”与禅宗“本心自性”42-43
  • 五、 佛家的人生之苦与存在焦虑43-44
  • 六、 人与世界的三种关系模式和禅宗的三重境界44-45
  • 七、 禅宗心理思想的乐观与存在心理思想的悲观45
  • 八、 禅宗心理之人生意义与存在心理之人生价值45-47
  • 第六章 分析禅宗心理思想研究、应用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47-49
  • 第七章 结论49-50
  • 参考文献50-5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2-53
  • 致谢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粹然;禅宗与心理治疗[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李广良;禅宗的自由精神[J];佛学研究;2003年00期

3 安容瑾;;禅宗思想与现代西方心理治疗流派关系解析[J];甘肃高师学报;2008年06期

4 衣永红;试论禅宗的超越思维[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5 李兆健;郑直;;禅学与心理治疗[J];上海精神医学;2009年04期

6 张纪梅,许树村;佛教流行的心理学探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7 王星华;;论禅与精神分析学的心理治疗精神[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李英;席敏娜;申荷永;;正念禅修在心理治疗和医学领域中的应用[J];心理科学;2009年02期

9 黄辛隐;徐爱兵;;内观疗法与禅宗思想的关联[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方立天;禅·禅定·禅悟[J];中国文化研究;1999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吕艳敏;禅修与心理咨询师的个人成长[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240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1240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d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