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慕尔堂”看上海基督教会的历史变迁
本文关键词:从“慕尔堂”看上海基督教会的历史变迁
【摘要】:近代基督教在华传播、发展的轨迹,与近代中国的历史演变有着密切的关联,它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时空跨度达100多年的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在这百多年来的社会变迁中,伴随着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来的基督教不断的进行着对中国本土社会的积极适应与自我调适。这个适应与自我调适的过程就是其“本土化”的过程。基督教在近代中国的传播是从沿海城市逐步向内地发展的,并且一直是以城市和大型集市作为中心传教站。上海因其襟江带海的地理优势、独特的人文历史、以及社会经济上的重要地位成为了近代基督教在华传播的重要基地。基督教的发展进程通常可以通过基督教教堂的发展来加以透视和把握,对任何时代教堂的研究都可以使我们了解到当时基督教发展的情况和影响力。由美国监理会于1887年在上海兴建的“慕尔堂”,其信徒人数庞大、地理位置突出,是基督教在中国发展的一个舞台和载体,作为典型的城市中心教堂在上海基督教史甚至中国基督教史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研究价值。本文以近代基督教在华传播的重要城市上海为研究背景,以作为传播基督教物质载体的“慕尔堂”为切入点,由点及面地对近代基督教在上海传播、发展的轨迹加以考察和梳理。尝试从区域研究的视角对基督教在华传播的历程及其在各个变革时期积极进行的自我调适展开分析,试图揭示作为“洋教”传入中国的“基督教”是以何种方式、采取何种步骤,逐渐融入到中国社会中,并同时表达其普世性特征的,即基督教“本土化”的问题。希望能对近代基督教的区域研究与基督教教堂的个案研究提供些许线索或有所裨益。
【关键词】:基督教 “慕尔堂” “本土化”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979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5
- 前言5-10
- 一. 选题的意义和目的5-6
- 二. 相关研究简要回顾6-8
- 三. 研究方法、资料来源及相关概念界定8-10
- 第一章 基督教在上海的早期传播与“慕尔堂”的设立10-15
- 第一节 基督教在上海的早期传播和发展10-11
- 第二节 监理会的“布道堂”—“慕尔堂”11-15
- 第二章 20世纪初上海基督教会的发展与“慕尔堂”15-23
- 第一节 上海基督教会的发展15-19
- (一) “黄金时期”的延续15-16
- (二) 共同抵御外侮的上海基督教会16-17
- (三) 解放战争时期的上海基督教会17-19
- 第二节 社会动荡中的“慕尔堂”19-23
- (一) 维护公义19
- (二) 服务社会19-20
- (三) 共赴国难20-21
- (四) 战后复堂21-22
- (五) 人道救援22-23
- 第三章 “慕尔堂”与上海基督教会的本土化23-38
- 第一节 上海基督教会的本土化努力与“社交堂”—“慕尔堂”23-32
- (一) 西方传教士的本土化尝试23-25
- (二) 上海基督教会的自立运动和本土化努力25-27
- (三) “卫理公会”与作为“社交堂”的“慕尔堂”27-32
- 第二节 上海基督教会的“三自”爱国运动与“三自堂”—“慕尔堂”32-38
- (一) 步入新时期的中国基督教32-34
- (二) 社会主义时期上海基督教会的“本土化”努力—“三自”爱国运动34-35
- (三) 从“社交堂”到“三自堂”35-38
- 结语38-41
- 参考文献41-45
- 附录45-51
- 后记51-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建明;;回顾基督教研究方向的十年历程[J];宗教学研究;2010年S1期
2 左芙蓉;;近代北京基督教史研究现状及史料利用综述[J];世界宗教研究;2012年02期
3 谭厚锋;;贵州基督教史研究发微[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4 吴义雄;;中国基督教史研究与区域社会文化史研究[J];史学月刊;2013年10期
5 ;中国基督教史研究应走向开放[J];学术界;2013年11期
6 赵威;;论基督教在我国古代的发展历程[J];文教资料;2006年15期
7 郭海良;;1980年以来国内基督教研究评述[J];历史教学问题;2006年06期
8 J·谢和耐;陆秉君;;《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的冲撞》[J];时代与思潮;1990年02期
9 李明伟;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揭密 中国基督教史又获珍贵文献[J];中国天主教;2000年06期
10 邱树森;元代基督教在江苏的传播[J];江海学刊;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J·谢和耐;陆秉君;;《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的冲撞》[A];时代与思潮(4)——文化传统寻绎[C];1990年
2 黄剑波;孙晓舒;;历史的另一种写法——从《基督教的兴起》看社会学家笔下的早期基督教史[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五辑[C];2007年
3 陶飞亚;杨卫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基督教史研究[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4 张镇环;何锡华;;基督教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教动机、传播情况及影响[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与探索[C];2009年
5 陶飞亚;杨卫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基督教史研究[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6 郑争文;;公民社会的困境和基督教的应对[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三辑[C];2006年
7 张钟鑫;;新加坡华人基督教史初探(1819—1949)[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9辑——多元宗教文化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10年
8 陶飞亚;杨卫华;;中国基督教史研究范式的新探索:《奋进的历程——中国基督教的本色化》读后[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二辑[C];2005年
9 任继愈;;读徐怀启遗著《古代基督教史》[A];时代与思潮(1)——五四反思[C];198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炳三;华西基督教文献资料的开拓之作[N];中华读书报;2014年
2 上海大学历史系 肖清和;新世纪中国基督教史研究动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3 任延黎;基督教研究的学科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4 乐峰;改革开放以来的基督教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5 夏洞奇;走出意识形态的基督教简史[N];东方早报;2010年
6 陶飞亚 上海大学文学院;西方学者视域中的中国基督教史研究范式转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朴承之(学者);中国人的天,基督教的上帝[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8 张志鹏;两岸基督教论坛开辟互信互利新渠道[N];中国民族报;2013年
9 陈祖武 郑振清;致力跨学科研究的新成果[N];福建日报;2005年
10 北京大学哲学系 朱竞e,
本文编号:11275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127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