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心向上帝的旅程

发布时间:2017-11-01 19:21

  本文关键词:心向上帝的旅程


  更多相关文章: 普罗提诺 太一 理智 灵魂 质料 德性 辩证法 迷狂 神秘主义 基督教


【摘要】:普罗提诺的生平和所处的生活世界、宗教世界、思想世界决定了其宗教思想的核心问题是我们的灵魂如何走向上帝以达到灵魂与太一、人与上帝的合一。我们的灵魂走向上帝并与上帝合一的可能性就在于灵魂本身是神圣的,我们的灵魂来自神圣的三一体——太一、理智和灵魂本体。在普罗提诺那里,灵魂的下降之路和上升之路是同一条道路,只是方向不同而已。在同一条道路上,我们的灵魂必然按照一个方向(太一——理智——灵魂本体——形体世界)下降,以完成太一的流溢过程,同时它又必然按照相反的方向(形体世界——灵魂本体——理智——太一)上升,以回归自己的神圣本源。具言之,下降之路是说我们的灵魂离开其神圣的本源太一,依次经过理智和灵魂本体而下降到形体世界。形体世界的诸物都是由形式和质料复合而成的。这个形式来自于理智世界,更确切的说应该是形式的影像;这个质料是非实是,是不可见的,没有任何的性质和规定性,与缺乏相同一,它就是绝对的否定,就是恶。因而虽然这个可感的世界在整体上是美的,但却是一个杂多的世界,一个有着恶的世界。我们处在可感世界中,我们的灵魂由于沾染了质料(肉体)而变得邪恶了。而且对于灵魂而言,虽然下降到形体世界是必然的,但灵魂的生命并不是以沉浸于形体世界,耽于物欲为目的,因为我们幸福的根源不在于我们的感觉生命,不在于物质的享受,也不在于权势地位和荣华富贵,而在于理智的沉思,在于洞见至善。因此人应该不断净化自己的灵魂,努力使自己完善,不只要脱离邪恶做一个善人,而且要从形体世界返回到理智世界,回到太一那里,与上帝合一。这样,上升之路就是我们的灵魂通过德性(公民德性和净化德性)的净化,逃离可感世界回到灵魂自身;在美和爱的引导下,上升到理智世界;最后凭借辩证法,在一种神秘的迷狂状态中,静观太一,并最终与太一合一。灵魂离开太一的过程就是灵魂下降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太一流溢的必然结果,也可以说是上帝恩典的结果。灵魂上升的过程也就是灵魂回归的过程,这一过程之完成也出于上帝的恩典。虽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获得这种神秘的至高境界,与太一合一,但对于那些能够回归的灵魂而言,却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普罗提诺神秘主义宗教思想对西方神论,尤其是早期基督教神学产生了非常明显和深刻的影响。从消极的一面来看,普罗提诺及其学派为诺斯替派和阿里乌斯派这些异端提供了理论支持,助长了它们的发展和流传。从积极的方面看,普
【关键词】:普罗提诺 太一 理智 灵魂 质料 德性 辩证法 迷狂 神秘主义 基督教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B91
【目录】:
  • 内容摘要(中文)4-6
  • 内容摘要(英文)6-8
  • 导论8-16
  • 一、《九章集》的写作与编订8-10
  • 二、研究状况10-12
  • 三、本文写作思路12-16
  • 第一章 普罗提诺及其世界16-43
  • 第一节 生平与时代16-22
  • 第二节 宗教世界22-29
  • 第三节 思想世界29-43
  • 第二章 三一本体43-68
  • 第一节 Hypostasis辨析43-47
  • 第二节 太一47-54
  • 第三节 理智54-60
  • 第四节 灵魂60-68
  • 第三章 灵魂的下降及恶68-99
  • 第一节 形体世界68-78
  • 第二节 形体世界中的灵魂78-87
  • 第三节 恶87-99
  • 第四章 灵魂的上升99-130
  • 第一节 回归的必然性99-105
  • 第二节 德性105-110
  • 第三节 美110-116
  • 第四节 爱116-121
  • 第五节 辩证法121-130
  • 第五章 神秘主义宗教及其影响130-163
  • 第一节 迷狂之境130-136
  • 第二节 神秘主义136-148
  • 第三节 普罗提诺与基督教148-163
  • 参考文献163-167
  • 附录:《九章集》各卷篇目次序和写作顺序对照表167-170
  • 后记170-171
  • 论文独创性声明171
  •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171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_";;神秘入思的美和艺术——普罗提诺的神秘主义美学思想引论[J];外国美学;2012年0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树千;中世纪神秘主义诗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281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1281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e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