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对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宗教对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宗教 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影响
【摘要】: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以下简称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决策,是习近平主席考察云南时对云南的定位之一。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宗教对示范区建设具有特殊重要性,一方面宗教是影响民族团结和谐、边疆繁荣稳定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示范区建设离不开宗教。宗教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要素及价值系统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是处理民族关系和边疆稳定的重要力量。
【作者单位】: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
【分类号】:B911
【正文快照】: 云南是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边疆省份。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五教俱全,信教群众位于全国各省区前列。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云南共有4596.6万余人,其中少数民族总人口1533.7万余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3.37%,境内聚居着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志敏;以科学发展观发展和完善民族关系[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徐黎丽,陈建军;论风俗习惯与民族关系的互动影响[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王奎正,朱朝晖;湖南杂散居区城市民族关系影响因素探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裴圣愚;;中国近代民族关系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乌仁其其格;;近代内蒙古地区民族关系研究——以土默川蒙汉民族关系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李良品;田小雨;;论明代贵州水西安氏土司战争与民族关系[J];贵州民族研究;2012年01期
7 陶懋炳;关于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若干问题浅议[J];益阳师专学报;1983年03期
8 侯哲安;;论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J];贵州文史丛刊;1983年01期
9 何兹全;;论述历史上民族关系时不可忽略的一面[J];历史教学;1983年06期
10 陈佳华,林荣贵;元统一前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J];内蒙古社会科学;198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佳生;;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族关系研究[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徐黎丽;陈建军;;论风俗习惯与民族关系的互动影响[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徐黎丽;;接触与非接触——影响民族关系的变量分析[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4 赵健君;;论中国民族关系基础理论发展创新[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3集)[C];2008年
5 杨嘉铭;;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民族关系与政治稳定调查研究[A];“西藏和其他藏区现代化道路选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杨圣敏;;历史上民族关系中的几个问题[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5集)[C];2009年
7 高芳;董西彩;李媛;陈怀川;;乌鲁木齐市民族关系现状调查与研究[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8 高芳;董西彩;李媛;陈怀川;;乌鲁木齐市民族关系现状调查与研究[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9 白振声;;论文化与民族关系[A];民族学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民族学学会第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10 郑洪芳;王宏晓;;论现代城市中和谐的民族关系的构建[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一次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 马强;宗教宽容方能保证民族关系和谐[N];中国民族报;2013年
2 明浩;民族关系中值得关注的“过滤”现象[N];中国民族报;2013年
3 记者 吴艳;国内外学者研讨世界民族关系与发展趋势[N];中国民族报;2013年
4 何龙群;民族关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浅议(上)[N];中国民族报;2013年
5 何龙群;民族关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浅议(下)[N];中国民族报;2013年
6 付广华;壮汉民族关系研究的新收获[N];中国民族报;2014年
7 段煜炜;认真做好新时期城市民族关系协调工作[N];承德日报;2005年
8 周竞红;科学发展观更利于巩固良好的民族关系[N];中国民族报;2004年
9 周竞红;科学的发展观有利于巩固和发展良好的民族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10 课题组;云南民族关系史研究[N];云南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艳玲;当前新疆北疆基层民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2 宋鑫华;民族关系协调发展与政治稳定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蒋立松;中国西南地区民族关系基础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4 路宪民;社会文化变迁中的西部民族关系[D];兰州大学;2008年
5 周竞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关系史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刘智文;东疆民族关系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瑶瑶;青海海西州汉族移民文化变迁及民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李洁;变迁、互动与交融[D];兰州大学;2009年
9 郑炜;北宋民族关系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冯霞;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汉族移民乡村社会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晔;论城市化进程中喀什市的民族关系[D];新疆大学;2008年
2 郎雪霞;甘南藏族自治州民族关系现状及发展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3 杨东兴;新时期民族地区藏汉民族关系的调查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4 刘莉;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炀;花为媒:柳城畲族镇畲汉民族关系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6 格根塔娜;改革开放以来蒙汉民族关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7 袁小飞;影响北京市民族关系的因素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李建国;甘南地区民族关系与社会稳定互动影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敏俊卿;甘南地区民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阿依努尔;新疆维、哈民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620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162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