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视域下的后土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0 16:38
本文关键词:道德视域下的后土文化研究
【摘要】:后土文化是发源于山西省万荣县的传统祭祀文化,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轩辕黄帝在古汾阴扫地为坛祭祀后土,是中华拜土文化和祭祀文化之根,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集道教、儒教、佛教文化以及万荣地方民俗文化于一体的,在当地依然拥有广泛信仰基础。本文绪论简单说明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认为后土文化所具有的深厚内涵和文化底蕴在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回顾了国内外对后土文化的研究现状和不足,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次从全新的道德角度提炼了后土文化的道德内涵。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采用了查阅文献法、实际考察法和访谈法。第一章首先界定后土是创造了人类的后土女娲娘娘。其次界定了后土文化,后土文化是中华拜土文化之根,中华祭祀文化之根,与传统道教、儒教、佛教文化相互影响,集三大传统文化以及万荣当地民间民俗文化于一体,发挥着中国“源文化”,“根”文化的魅力,自己独特的魅力塑造中国人的性格、习惯、心理、日常生活等。第二章从历史脉络的角度分析了后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后土文化起源于对土地自然属性的崇拜,最早在汾阴祭祀后土的是轩辕黄帝。其后二帝三王时期、两汉、唐明皇以及宋真宗等帝王通过祭祀直接推动了后土文化的发展和传播。而对后土文化千年传承起最重要作用的是普通民众,对后土的祭祀从汉武帝时开始深入民间。新中国成立后,后土文化曲折发展,如今政府全面介入后土文化的开发修复和保护工作,已经式微的后土民俗活动也重新焕发光彩。同时后土文化在发展中,后土祠、后土戏台、历代名人、以及传统庙会是后土文化传承和发挥功能的主要载体和形式。第三章是对后土文化的的道德探析。几千年的发展中,后土文化以拜土形式孕育了以“和”为主题的中华道德文化,以传统的祭祀形式殷实了以“感恩”为主题的中华道德文化,以美丽的神话与传说形式充实了以“向上向善”为主题的中华道德文化,以民间庙会活动形式丰富了以“祈福”为主题的中华道德文化。第四章从提升后土文化的教化功能出发讨论如何搞好新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后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传承和弘扬后土文化,是丰富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要求。我们要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在批判和借鉴的基础上搞好后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发挥后土文化的优秀内涵在新时期社会思想道德教育中作用。结论部分总结了后土文化的起源影响以及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以道德传承文化,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93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尹世明;;美是后土文化的显著特征[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2 艾斐;后土文化与中华文明[J];运城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杨洪杰;后土文化与中华文明史[J];运城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4 孙安邦,胡素芬,陆峰波;后土文化的特点[J];运城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陈振民;;晋学应包括后土文化[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陈振民;后土文化探论[J];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7 尹世明;;后土文化——底蕴深厚、千姿百态的美的百花园[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陈振民;;后土文化:东方辩证唯物论之源[J];运城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9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艾斐;后土文化与中华文明[N];山西日报;2003年
2 石伟;海峡两岸后土文化研讨会在万荣闭幕[N];山西日报;2004年
3 稿件整理 冯潞 段进莉;正本清源,弘扬后土文化[N];山西日报;2005年
4 记者 孟苗 通讯员 谢慧 王成林;海峡两岸后土文化研讨会在万荣举行[N];山西日报;2004年
5 本报首席记者 张东;关于后土 关于万荣[N];山西经济日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丽;道德视域下的后土文化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078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20781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