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加尔文宗教改革对近代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探析加尔文宗教改革对近代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影响
【摘要】: 15世纪后期的欧洲,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封建制度开始解体。作为中世纪封建统治精神支柱的罗马天主教会腐化堕落,开始走向衰落,神权与教会的有形组织的地位大大下降。这一切预示着宗教改革时代的到来。从16世纪初开始,一场由新兴资产阶级发动,广大农民和市民积极响应,部分君主大力支持的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广泛展开。在宗教改革过程中,依次形成了路德教、加尔文教和英国国教。宗教改革是一场大规模的社会精神革命,它引起了人们的宗教信仰、文化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化。 本文选取了对西欧社会的国际性影响最为广泛的加尔文宗教改革进行论述,笔者认为,加尔文宗教改革所体现的思想与近代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在某些方面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宗教信仰与宗教活动对于人的约束力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行为,而这种约束力又是由宗教思想的特点所衍变而来的。 宗教改革时期正值西欧近代资本主义萌芽与蓬勃发展时期,生产力迅速扩张,新兴的资产阶级迫切的需要原始资本的积累和大量的劳动力,因此各种现代经济活动应运而生,人们自觉不自觉的被纳入这个经济圈子。由此,所引发的人们向往赚钱发财致富、厉行勤俭等观念,追求世俗的个人主义,诉求平等与自由等伦理价值,这些可视为共同构成了近代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 加尔文在日内瓦采取了一系列新教改革措施:取消天主教的主教制,建立共和长老制;简化宗教仪式,只保留洗礼和圣餐;改组市议会,建立日内瓦政教合一的政权体制。其改革的主要思想有预定论即救赎理论、加尔文宗的上帝观、加尔文宗的“天职”观与世俗禁欲主义等。而这些思想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近代资本主义的道德观、经济观和政治观。 加尔文在历史的转型时期,能对价值观念领域的旧观念做一定的更新,虽然其中也不乏一些理论上的漏洞与矛盾之处,或是受阶级利益的局限,但其作为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言人,能够顺应时代的潮流,积极地进行伦理观念的变革,还是具有十分积极与进步的意义的。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9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庆熊;;宗教多元·理性沟通·体制保障——对“宗教共同体”相关问题的质疑[J];学术月刊;2011年04期
2 ;奉主名求[J];天风;2011年03期
3 董琦琦;;三种人——弗洛姆对人的生存境遇的观照与反思[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盛邦和;;“东亚新教”与中华新民族精神[A];时代与思潮(5)——文化传统辨证[C];1991年
2 王铁铮;;中东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反思[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中)[C];2006年
3 何伟业;;清真食品:社会资本、全球风险社会与跨国穆斯林社群[A];中国回商文化(第二辑)[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贲思;加尔文和加尔文主义[N];学习时报;2002年
2 林广华;宪政、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N];人民法院报;2003年
3 纳光舜;美国的宗教[N];贵州民族报;2005年
4 金海民;教随国定[N];学习时报;2009年
5 张开焱;我们对自己的文化有没有足够的信心[N];文艺报;2003年
6 刘春;理性的先声[N];学习时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宋乐永;“非典”时期的数字生活[N];计算机世界;2003年
8 孙德宏;中西文化[N];工人日报;2001年
9 胡泳;东方古船怎样飘离世界财富主流[N];经济观察报;2003年
10 马月兰;基督教国家人名地名的宗教印记[N];中国民族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马福德;近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先驱[D];西北大学;2005年
2 程波;西方现代性之源[D];吉林大学;2010年
3 方永;论莱因霍尔德·尼布尔的政治神学的新自由主义性质[D];武汉大学;2006年
4 钟文芳;西方近代初等教育特性之历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蓓;“道成肉身”:信仰和审美的相遇[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友古;论伊拉斯谟和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D];复旦大学;2005年
7 董江阳;现代基督教福音派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迪(韦华);探析加尔文宗教改革对近代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侯晓民;日内瓦宗教改革时期的软实力分析[D];山东大学;2012年
3 马亮;英国都铎王朝宗教改革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旭虹;手按《圣经》,,心向天主[D];复旦大学;2009年
5 王亚辉;“信仰”与“理性”的交织和互动[D];河南大学;2007年
6 李艳军;论近代德国长期分裂的历史渊源[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丹;宗教改革运动时期的服饰变革与基督教传统[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戚星华;试论14世纪威克里夫宗教改革的背景[D];苏州科技学院;2008年
9 焦扬;宗教改革时期新教教会组织制度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林涛;伊拉斯谟与德国宗教改革[D];内蒙古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115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21158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