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激情的校正与坚守——新旧版《心灵史》的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23 12:27

  本文关键词:激情的校正与坚守——新旧版《心灵史》的对比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心灵史 哲赫忍耶 张承志 伊斯兰世界 门宦 对比分析 穆斯林社会 思想解放 革命话语 负面性


【摘要】:正一、引言出版于1991年的《心灵史》,曾经被张承志认为是自己写作的最高峰,甚至是终笔之作。它自问世起,就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既受到了热烈的肯定,又不断地遭受到来自各方的批评。但是尽管如此,它仍然没有逃脱《金牧场》的命运,又被作者定位为"只不过是一个年轻人的感性抒情"而被重写。据说为了这次重写,作者"用了20年的时间在各处穆斯林的土地上奔走,花费了将近三年的时间专门进行修改和重写";新版的重写"极其审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
【分类号】:B968
【正文快照】: 一、引言出版于1991年的《心灵史》,曾经被张承志认为是自己写作的最高峰,甚至是终笔之作。它自问世起,就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既受到了热烈的肯定,又不断地遭受到来自各方的批评。但是尽管如此,它仍然没有逃脱《金牧场》的命运,又被作者定位为“只不过是一个年轻人的感性抒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念群;“后现代”思潮在中国——兼论其与20世纪90年代各种思潮的复杂关系[J];开放时代;2003年03期

2 姚新勇;;族群图腾的再塑与广阔丰饶中国的重构——以三位少数族裔诗作为例[J];民族文学研究;2013年05期

3 张承志;;匈奴的谶歌——祁连山的游牧文明与河西走廊的兴衰[J];绿叶;2009年02期

4 张中复;;历史民族志、宗教认同与文学意境的汇通——张承志《心灵史》中关于“哲合忍耶门宦”历史论述的解析[J];青海民族研究;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文祥;;文学主体性话语边缘化的深层探析[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刘雪松;;文学批评的新景观[J];当代文坛;2012年03期

3 王光东;;影响当下文学精神承担能力的几个因素[J];当代作家评论;2007年04期

4 张仲民;后现代主义理论与历史学述评[J];东岳论丛;2004年04期

5 郭震旦;;后现代史学在中国——一种新历史空间的生成[J];东岳论丛;2009年08期

6 吴耀宗;;空间反抗: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苦旅小说[J];东岳论丛;2012年08期

7 杨秀明;;西海固的“物史”与“心史”——解读石舒清死亡仪式书写中的日常生活叙事[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8 李晓禺;;论当代文学的人类学转向[J];甘肃社会科学;2013年02期

9 林敏霞;;民族主义研究的话语转向——谈杜赞奇的民族主义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赵牧;;启蒙、革命及现代性:被终结的话语?[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代洪亮;复兴与发展:学术史视野中的中国社会史研究(1980-2010)[D];山东大学;2011年

2 郑根成;媒介载道—传媒伦理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3 鞠斐;星光照耀下的夜航船—世纪之交的中国电视剧与当代思潮[D];吉林大学;2007年

4 赵黎波;新时期文学批评的启蒙话语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5 刘雪松;世纪之交的文学批评新潮[D];吉林大学;2009年

6 张守海;文学的自然之根[D];苏州大学;2009年

7 谢进东;现代性与20世纪中国的历史学解释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叶淑媛;1990年代以来的民族志小说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9 张悠哲;新时期以来文学戏仿现象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王瑞;一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明蔚;“山寨”文化的传播学解读[D];吉林大学;2011年

2 黄长胜;论新世纪十年短篇小说消极写作现象[D];安徽大学;2011年

3 赵仁娟;新世纪文学的思想性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袁昌兵;理想主义者的心灵史[D];苏州大学;2003年

5 田艳红;柯文中国历史研究述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陈国华;文学西部:形象与视野[D];暨南大学;2005年

7 陈卓;后现代主义对当今学校道德教育中“交往”问题的解读[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姚贞;反抗与表达:张承志的文学创作道路[D];浙江大学;2007年

9 刘保锋;中国当代玄幻小说与文化思潮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10 蔡春洪;“归真”的追寻与多重文化的交错[D];暨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俊;;谈萨伊德谈文化[J];读书;1993年09期

2 张旭东;詹明信再解读[J];读书;2002年12期

3 马志文 ,杨万宝 ,马永祥;寄自黄土高原的信[J];回族研究;2002年03期

4 杜剑;焉耆的时间[J];回族研究;2002年03期

5 白草;张承志学术思想论略[J];回族研究;2002年03期

6 杨怀中;中国历史上伊斯兰文化的四次高潮[J];回族研究;1994年01期

7 张中复;论研究中国伊斯兰门宦制度的民族学内涵与意义[J];回族研究;1999年01期

8 吴剑杰;关于近代史研究“新范式”的若干思考[J];近代史研究;2001年02期

9 姚新勇;;朝圣之旅:诗歌、民族与文化冲突——转型期藏族汉语诗歌论[J];民族文学研究;2008年02期

10 刘思谦;女性文学:女性·妇女·女性主义·女性文学批评[J];南方文坛;1998年02期



本文编号:12184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2184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5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