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人文与宗教的互补——儒释道融合的重要经验

发布时间:2017-11-23 20:20

  本文关键词:人文与宗教的互补——儒释道融合的重要经验


  更多相关文章: 人文 宗教 儒释道 融合


【摘要】:回顾中华文明史,我们会发现,异质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融早已在中国进行,而且很成功。主要表现在儒、释、道三种文化的对话与合作,形成中华文明多元通和的发展模式。儒释道的融合在一定意义上乃是人文与宗教的互补。回观中华儒释道三家融合的过程,人道与神道,人文与宗教,一直彼此相摄,三家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无不可逾越的界限。它们共同为铸造仁慈、民本、中和、弘毅、尚德、信义、勤俭、宽容的中国精神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今日世界文明对话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
【分类号】:B91
【正文快照】: 一世界文明对话的提倡已有数十年之久,但步履维艰,成效不大。在亚伯拉罕系统三大一神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之间,不仅在历史上发生过宗教战争,而且至今仍然关系紧张,时有冲突和流血,这些宗教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成为当今世界不安定的重要因素。如果人们把目光转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妙;;山东青州举行首届儒释道传统文化高峰论坛[J];法音;2009年12期

2 张晚林;论人文主义的成立及其内涵(下)——以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为中心的基础性理解[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9期

3 吴云贵;;伊斯兰文明中的人文思想[J];宗教学研究;2008年03期

4 张兴发;;首届中国(山东)儒释道传统文化高峰论坛在山东青州举行[J];中国道教;2009年06期

5 宋晓杰;;中世纪神学价值论中人的意义[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鹿林;;论鬼神观念在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地位[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余波;;简论清儒吴肃公《广祀典议》[J];消费导刊;2006年11期

8 赵林;人文主义与宗教改革[J];学习与探索;1994年05期

9 丁锡贤;略论儒释道与天台山文化[J];台州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10 张芸;林语堂的道教观[J];集宁师专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深;;文明冲突与合作中的基督教伦理与儒释道伦理[A];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暨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C];2001年

2 郑晓江;;生死“认命”与生死智慧——以佛教《心经》为中心[A];佛教生死哲学与生命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9年

3 周孚政;;儒家与宗教[A];孔学研究(第十四辑)——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姚炎祥;;关于高僧大休研究的思考[A];纪念大休上人诞辰一百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巨克毅;;宗教冲突与世界和平——美国9·11事件后宗教与暴力关系之省思[A];宗教与民族(第贰辑)[C];2003年

6 于兴汉;;试论陆西星的道教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李士菊;;以人为本与科学无神论的宗教发展观[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士菊;;以人为本与科学无神论的宗教发展观[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高令印;;中国人的濒死境界[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10 孙尚扬;;反思明末士大夫天主教徒对“天学”的本土化诠释[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国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汉文;伊拉斯谟的人文主义与艺术再生[N];中华读书报;2004年

2 邢贲思;宗教改革和人文主义[N];学习时报;2000年

3 辛之声;中国民间信仰事象随想[N];中国民族报;2006年

4 刘清平;论宗教普爱与宗教仇恨的深度悖论[N];中国民族报;2006年

5 方广,

本文编号:12197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2197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3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