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调和与融通之间:唐宋变迁视野下的三教互动
本文关键词:在调和与融通之间:唐宋变迁视野下的三教互动
更多相关文章: 唐宋变革 三教调和 三教融通 文化格局 儒学主导权
【摘要】:直至中唐以前,佛教与道教虽曾各倡调和之论,历朝君主也有调和之举,但都是对三者关系的外在安顿,儒佛道之间真正融通并未措手。大约中唐前后,佛教完成了中国化进程,道教尽展本土宗教的全部特色。儒学也自觉危机,遂由韩愈肇其始,而由宋代理学家最终毕其功,融汇佛道的合理精髓,再构宋学的思想体系,最终夺回三教关系的话语主权。在此过程中,佛道两家进一步将儒学价值观自觉纳入教义,主动向儒家靠拢。而宋代君主作为最高统治者,尽管个人在崇道好佛上各有轩轾,却始终以调和三教为基本国策,但仍有值得抉发的历史细节,勾划出统治者从三教调和的外在安顿向三教融通的格局砥定的政策走向。这些变化与互动,构成了思想领域中唐宋变革的一大主题。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B929;B21
【正文快照】: 在调和与融通之间:唐宋变迁视野下的三教互动虞云国(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0234)标题所说的“三教”,只是借用的说法。这是因为,其一,以笔者之见,儒学毕竟还不构成一种宗教;其二,自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形成以后,道家思想与道教文化很难划清此疆彼界,故而讨论道教,也不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高宪;试论李贽晚年三教归儒的哲学理想[J];理论学习月刊;1998年11期
2 施保国;;方以智的三教融通论[J];世界宗教研究;2010年04期
3 程曦;;试论方以智的“三教会通”思想[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0期
4 潘桂明;试论梁武帝“三教”思想及其历史影响[J];孔子研究;1986年04期
5 李岩;三教争衡与唐代的学术发展[J];社会科学家;1994年05期
6 宋志明;;论三教并立的形成与中国哲学的新开展[J];邯郸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汤一介;;论儒、释、道“三教归一”问题[J];中国哲学史;2012年03期
8 王彬;王美力;;王通“三教可一”思想简论[J];学理论;2013年09期
9 李晓洁;李婧涵;;浅析王通的“三教可一”思想[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2年01期
10 郑j生;日本五山禅林的儒释道三教一致论[J];史学集刊;199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振纲;;三教哲学要义与现代生活[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彭战果;;方以智三教会通思想研究[A];对话: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C];2009年
3 蔡东洲;;关羽崇拜与儒、释、道三教[A];宗教与民族(第七辑)[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张践;儒道佛:从三家到三教[N];光明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蔺熙民;隋唐时期儒释道的冲突与融合[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明海;李贽儒道佛三教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于冬华;唐代三教同节现象的文化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杨云;抉择与会通——王通“三教可一”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元青;三教归儒—方以智哲学思想的终极价值追求[D];武汉大学;2005年
4 张凯;王通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242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224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