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传统犹太教的饮食律法及其与现代性的张力解析

发布时间:2017-12-01 17:35

  本文关键词:传统犹太教的饮食律法及其与现代性的张力解析


  更多相关文章: 犹太教 饮食律法 传统与现代 张力


【摘要】:饮食是人类生存的头等大事。作为区分民族特性的标志之一,饮食在不同民族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饮食文化。犹太人的饮食律法区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饮食文化,其涵义独特、内容丰富,并且犹太人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律法世代遵守。然而,经过犹太启蒙运动的洗礼,犹太教逐渐分离成不同的派别。犹太饮食律法作为犹太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不同派别之间存在相应的差异。梳理和分析犹太人对饮食律法的变革,是研究犹太人处理传统与现代之间、民族性与普世性之间张力问题的一个新的视角。 本文第一部分详细介绍了犹太饮食律法的主要内容。首先从词源的角度对犹太饮食律法的含义作了解释,并且概括了犹太饮食律法的两个主要缘由:一是犹太人遵循诫命的需要;二是犹太人实现自律、圣化生活和提升道德情操的需要。其次,梳理了几条犹太饮食律法的基本原则,以帮助我们了解和从宏观上把握其主要内容。最后,根据犹太饮食律法的基本原则,从可食与不可食方面,礼定屠宰方面,特殊禁忌方面和特殊节日饮食律法方面,详细介绍了犹太饮食律法的主要内容。 本文第二部分主要探讨了犹太饮食律法的发展。首先,犹太人在饮食方面的差异导致了文化的差异和冲突,尤其是在经历了18世纪犹太启蒙运动之后,犹太饮食律法给犹太人带来的矛盾和冲突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宗教性和世俗性两个方面。其次,从固守传统的正统派和彻底变革的改革派,来看犹太饮食律法的张力变化。先是阐述正统派及其代表人物希尔施对待犹太律法的态度,并归纳产生这种态度的原因;再是阐述改革派对待犹太律法的态度,分别概述其代表人物盖格和怀斯对待律法的态度,并归纳出产生这一态度的原因;最后总结归纳从正统派和改革派对待犹太饮食律法的态度及其变化,来看犹太饮食律法的张力问题。正统派和改革派对于犹太饮食律法的张力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从张力的两端不断向着趋于缓和的态势发展的。这种发展趋势造就了避免极端化的中庸路线,即为第二部分的最后一节。最后,从犹太教的另外两个派别:保守派和重建派,对待犹太律法的态度,来看犹太饮食律法的张力问题。先是阐述保守派及其代表人物谢希特对待犹太律法的态度和原因;再是阐述重建派及其代表人物开普兰对待犹太律法的态度和原因;然后,总结保守派和重建派对待犹太饮食律法的态度的变化,来看犹太饮食律法的张力问题。保守派和重建派对于犹太饮食律法的态度是避免极端化的中间派,前者没有具体可行的措施,后者弥补了这一不足,将犹太饮食律法作为一种习俗去遵守。从张力的变化来看,两者都是处于张力缓和的平衡趋势。 本文结论部分总结了犹太饮食律法的张力问题。从犹太饮食律法的变化来看,犹太启蒙运动将其分为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恪守传统饮食律法,第二阶段为变革传统饮食律法。对第二阶段犹太饮食律法的张力问题进行总结,可以看出,犹太饮食律法的张力变化总是从张力的两端向着居中调和的态势发展。达到居中调和、平衡张力的立场容易确定,但是具体的度就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只有人们共同奋斗,才能发展出真正的属于本民族的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98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范晓云;从犹太经典看犹太人先进的生育、饮食和教育观[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1期

2 傅有德;;从言说与饮食谈中西差异[J];博览群书;2011年11期

3 傅有德;传统与现代之间:犹太教改革及其对中国文化建设的借鉴意义[J];孔子研究;2005年05期

4 刘博;;浅谈犹太教的饮食禁忌[J];世界宗教文化;2009年03期

5 许广灵;;犹太律法发展历程初探[J];世界宗教研究;2011年02期

6 张淑清;论美国犹太教改革派运动[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刘涛;;以色列KOSHER与犹太教饮食教规[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10年02期

8 刘涛;;犹太人安息日三餐及宗教饮食习俗[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纪银平;希尔施犹太教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孙家宝;盖格尔犹太教改革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丽;试论犹太人的安息日[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419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2419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e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