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圣经》“爱德”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1 19:39

  本文关键词:《圣经》“爱德”思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圣经 爱德 圣爱 世俗之爱 现代价值


【摘要】:《圣经》是西方文化的源流活水,它深刻地影响着西方人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滋养着西方的文学和艺术,孕育了西方基督教文明。《圣经》伦理思想的核心是“爱德”,这既是神的诫命与恩典,也是基督徒行为合法性的依据,是统摄一切的总纲。《圣经》的爱德思想经历了一个由旧约之爱到新约之爱的发展过程。旧约之爱在爱的广度和深度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旧约中以色列人的爱不能惠及外邦人,自然也不会包括国家的宿敌;旧约中的律法——摩西十戒是刻在石板上的,需要外在的监督才能实现。而新约则超越了旧约,把爱的范围由原来的邻人扩展到每个人;爱的福音则刻在了每个信徒的心里。 爱是生命的真实存在,从生命的诞生到逝去,那一阶段都离不开爱的呵护。《圣经》的爱德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神对人的爱,人对神的爱和人与人之间爱的。神对人的爱是《圣经》之爱德神圣性与超越性的根源,是世界存在的本体,神爱体现在创世之爱、立约之爱、救赎之爱三个方面。人对神的爱是对神对人的爱的回应。人生而有罪,单凭人类自己的努力无法克服原罪获得救赎,上帝才是人类获得救赎的保障和惟一动力。人与人的爱是对神爱的彰显与效仿,是神人关系的延伸,是人对同类的伦理关怀。自爱不是自私,自爱是爱人的立足点和前提,恰当的自爱是值得提倡的,而过度的自爱则是一种罪。 《圣经》“爱德”观的内涵和特质,与中国传统文化儒家的“仁爱”、佛家的“慈悲”等思想有一定的区别,但也有许多相通之处。爱德思想在构建普世伦理中具有一定的资源性价值;爱德思想为环境伦理的构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爱德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一定的思想资源,这些方面无疑都体现出爱德思想具有一定的现代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9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丽志;赵新;;《圣经》、《论语》人性论之比较[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颜琪;;《圣经》中的爱与自然:一个主题学的考察[J];东方丛刊;2009年01期

3 万俊人;公共理性与普世伦理[J];读书;1997年04期

4 程群;略述佛教慈悲观念在中国的开展[J];法音;1998年12期

5 张荣;奥古斯丁对“自爱”的批判——超越利己主义的一个尝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6 杜丽燕;希腊哲学是基督教思想的奠基者[J];求是学刊;2004年01期

7 方立天;中国佛教慈悲理念的特质及其现代意义[J];文史哲;2004年04期

8 鲍晓东;略论仁爱和神爱——从《论语》、《新约》出发[J];咸宁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王文华;;《圣经》中的“爱”[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10 刘胜梅;论中国佛教的慈悲精神及其现实意义[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谢桂山;圣经犹太伦理与先秦儒家伦理之比较[D];山东大学;2005年

2 任丽新;儒学与基督教:天人关系、神人关系及其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422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2422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f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