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义必用经》研究
本文关键词:《本义必用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本义必用经》 原版译本 作者 译者 内容 思想
【摘要】:本论文对经书文献《本义必用经》进行了研究。该经书为佛教阿毗达摩部的重要作品。该经原为藏文经书,17世纪初期从藏文译成蒙古文,从而以多种手抄译本方式流传至今。自19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对该经书进行广泛研究,并对成书年代、作者、译本提出了许多不同观点。本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探究,对该经的作者、成书年代,以及其内容、思想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本论文包括引言及正文三章。 在引言部分中概括地介绍《本义必用经》及此前研究情况,并说明了选题意义、研究方法等。 第一章:原版译本研究。主要介绍各种手抄译本在国内外的收藏情况,并对其进行了比较研究,目前发现该经共有两种蒙译版本;是呼和浩特锡呼图·固什·绰尔济所译旧蒙文版本,另一个是扎雅·班第达·那木海扎木苏所译托忒文版本。 第二章:对《本义必用经》的成书年代、作者及蒙译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本人研究基本确定该经的成书年代为1431年,原作者为葛毕劳瑞(音译),并对该经书的两位蒙译高僧做了详细的介绍。 第三章:《本义必用经》的内容介绍和思想分析。分别介绍了佛祖释迦牟尼所述三部法轮,宇宙与生命,印度、西藏、蒙古君主源流,佛教在三界初期的传播,以及佛教训诫必用术语及其含义等。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分析论述了该经在宇宙形成、生命起源,以及缘起守护等方面所表述的思想。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942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民;《威尼斯商人》与莎士比亚的商业观——兼及谭霈生先生对《威》剧的论述[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孙卫峰;;论印度教的流变及其内涵[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3 侯立兵;;佛教与南北朝赋[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周建强;;宗教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功用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5 李东清;;论宗教当代发展的俗世情缘及其消极影响[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6 陈明富;张鹏丽;;儒释道与汉语词汇[J];船山学刊;2010年02期
7 赵宁;;从三教合流看佛教[J];当代小说(下半月);2009年10期
8 刘力玮;;论宗教在我国社会的存在与影响方式[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04期
9 李东清;;论全球化条件下宗教因素在我国对外交往中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10 傅静;;跨文化护理理论对临终关怀实践的启示[J];护士进修杂志;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任映红;;宗教对当前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影响——温州 A 村案例[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郑云森;;以宪法原则为指引:尽快出台宗教法[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3辑)[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闪兰靖;回族基层社区平衡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杨思声;近代闽南侨乡外廊式建筑文化景观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张奕阳;十九世纪欧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宗教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4 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姜智红;论文明的多样性[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6 郝先中;近代中医废存之争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珏;权力与声誉[D];复旦大学;2006年
8 王振海;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宗教政策及其影响(1985-1991)[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潘荣华;中国近代报刊传播西医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10 方文;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视阈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云;陶赖图葛根庙历史与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2 乌力吉仓;佛教在巴林右旗的传播历史与当代发展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朝克赛;蒙古人的太阳崇拜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4 罗明;无神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5 涂剑;论巴以冲突[D];南昌大学;2011年
6 任爱翠;儒释道文化的缺省与补偿[D];河北大学;2011年
7 张沙;保定市天主堂音乐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8 严雅芬;钟山生态文化及其旅游价值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张守慧;佛经、圣经中习语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瑛;谢灵运辞赋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427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242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