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人兽婚母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2 15:41
本文关键词:中国神话人兽婚母题研究
【摘要】:“人兽婚”母题是中国神话故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母题类型。该母题由于其独特的文化底蕴,直到今天在许多文学作品中还能看到它的身影。人兽能够成婚,这在文明社会的人们看来是十分怪诞的,对于现在的人类来说人兽通婚更是不可理喻的。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无法理解的母题在中国文学与民间文艺中可谓是长盛不衰,为人所啧啧称奇,津津乐道。作为人与人交往形式的婚姻,作为人类与其他物种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的婚姻,为什么会被用来承载人兽关系呢?这种在现实中基本上不能够出现的婚姻形式为什么会被人们的讲诉所构建?在中华文化的语境之下,这种超自然的婚姻形式渴望向我们传达什么样的信息呢?作为文明时代的我们要如何看待原始神话中的人兽婚媾现象呢?笔者希望能在这篇文章中给出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本文运用了母题分析的方法研究人兽婚母题产生的原因、内涵以及在后世文学中的变异情况。本文大概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对象、研究现状和选题意义。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包括第一、二、三、四、五章。第一章主要是对于神话中人兽婚母题的含义以及类型分析。包括对母题概念的界定、“人兽婚”含义的界定、以及人兽婚母题的各种类型的分析。第二章介绍了人兽婚母题形成的原因。笔者是从寻求祖先庇佑、嫁接动物神力、渴望生殖等三个方面来论述的。第三章介绍了人兽婚母题的文化内涵。包括人类的崇拜意识以及原始人类朦胧的婚姻观念。最后一部分是关于人兽婚母题在民间故事中的演变情况。包括母题的变异、情节的变异、人类意愿的转变以及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第三部分为结论。结论部分提出了如何看待人兽婚这种怪诞形式的母题,以及产生这种母题最根本的原因。最后,指出了研究这类母题的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93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栋元;动物·图腾·崇拜[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贾利涛;;《聊斋志异》中“人兽婚”的分析[J];大众文艺;2010年22期
3 陈维刚;;广西侗族的蛇图腾崇拜[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4期
4 陆沅昕;;汉族与畲族人兽婚恋故事比较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刘魁立;中国蛇郎故事类型研究[J];民间文学论坛;1998年01期
6 潘倩菲;;螺女型故事人性化过程的现实整合[J];民俗研究;2006年02期
7 万建中;祖婚型神话传说中禁忌母题的文化人类学阐释[J];民族文学研究;1999年03期
8 安德明;万物有灵与人兽分开——猿猴抢婚故事的文化史意义[J];民族文学研究;2000年01期
9 刘魁立;论中国螺女型故事的历史发展进程[J];民族文学研究;2003年02期
10 刘守华;百年再议“老獭稚”[J];民族文学研究;200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曹柯平;中国洪水后人类再生神话类型学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2 李丽丹;18-20世纪中国异类婚恋故事的叙事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454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245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