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符号到环境美学:论道教视域下“山”的美学特征
本文关键词:从文化符号到环境美学:论道教视域下“山”的美学特征
【摘要】:在道教传统中,"山"是一个重要的宗教文化符号。从现代环境美学的角度看,"山"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经验。本文以此对道教视域下的"山"意象进行梳理,尝试从"山"的三种环境美学特征:"清静"、"神秘"、"神圣"来揭示其宗教意义和审美内涵。
【作者单位】: 国家"985工程"四川大学宗教、哲学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基金】: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道教环境美学思想史研究》阶段性成果 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杰出青年基金项目(SKJC201003)资助
【分类号】:B958
【正文快照】: 李裴,国家“985工程”四川大学宗教、哲学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山在道教传统中,“山”是一个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宗教文化符号。作为自然环境中一种突出的存在物,在前道教时期,“山”已受到普遍崇拜和重视。《周易·说卦》曰:“终万物始万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国雄;;环境美学的建构性考察[J];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2 陈望衡;;试论农业审美愿景——新农村建设与环境美学[J];江淮论坛;2012年02期
3 聂春华;;试论环境美学中的身体问题[J];中州学刊;2012年05期
4 杨兆三;;满架蔷薇一院香——环境美学漫笔[J];中国花卉盆景;1985年02期
5 陈望衡;;环境美学是什么?[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6 N.费希尔,刘可欣;从美育到环境美学[J];国外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7 赵冬初,李连英;隐逸文化对中国古代环境美学的贡献[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8 王卫东;环境美学的学科定位[J];民族艺术研究;2004年04期
9 彭锋;环境美学的兴起与自然美的难题[J];哲学动态;2005年06期
10 陈李波;;环境美学研究的新维度[J];理论月刊;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望衡;;培植一种环境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李丽;唐猛;;环境美学视域下的城镇化建设[A];2014年8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蒋劲松;环境美学:不仅仅是审美之学[N];中华读书报;2006年
2 王希;环境美:用感官去体验,还是用理性去分析?[N];中华读书报;2006年
3 刘蓓;西方环境美学理论[N];文艺报;2004年
4 王希;美,很远,又很近[N];中华读书报;2006年
5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赵秀福;天地有大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文臣;当代西方环境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擎昊;论环境美学与当代人的生存境遇[D];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
2 范昌丽;秦汉环境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张馨尹;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思想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4 张露;“在场”审美经验下的场所营造方式初探[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5 张婷;环境美学视域下的龙门阁景区景观设计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473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247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