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十二宫与道教关系考论
本文关键词:黄道十二宫与道教关系考论
更多相关文章: 道教文化 天文星占 天体运行 《道藏》 天文历法 天秤宫 内丹术 人马宫 十二次 计都
【摘要】:正在古代,天文学与星占学的分野十分模糊,两者几乎可以并行而论。在古人看来,天文(星占)学不仅仅是观测记录天体运行的一门纯粹技术,更是一种与政治得失、个人休咎密切相关的知识体系。古代中西方对此的认识基本一致。黄道十二宫作为西方天文星占学的基本理念,发源于巴比伦,完成于希腊,后由希腊东传印度,影响广及欧亚。黄道十二宫原是西人为了表示太阳在黄道(带)上的运动位置而拟定的称谓,与中国古代以赤道观测为基础的天文历法学相互区别,独立发展。隋唐时期,随着印度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道教与中国传统天文历法互动关系研究”(批准号13AZJ00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958
【正文快照】: 在古代,天文学与星占学的分野十分模糊,两者几乎可以并行而论。在古人看来,天文(星占)学不仅仅是观测记录天体运行的一门纯粹技术,更是一种与政治得失、个人休咎密切相关的知识体系。古代中西方对此的认识基本一致。黄道十二宫作为西方天文星占学的基本理念,发源于巴比伦,完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卡;王屋山与上方真元道派[J];中国道教;2000年02期
2 吴宇虹;;巴比伦天文学的黄道十二宫和中华天文学的十二辰之各自起源[J];世界历史;2009年03期
3 王仲殊;;论吴晋时期的佛像夔凤镜——为纪念夏鼐先生考古五十年而作[J];考古;1985年07期
4 夏鼐;;从宣化辽墓的星图论二十八宿和黄道十二宫[J];考古学报;1976年02期
5 李远国,王家yP;大足三清洞十二宫神考辨[J];四川文物;1997年02期
6 王逊;;永乐宫三清殿壁画楲材奻探[J];文物;1963年08期
7 钮卫星;;唐宋之际道教十一曜星神崇拜的起源和流行[J];世界宗教研究;2012年01期
8 韦兵;日本新发现北宋开宝五年刻《炽盛光佛顶大威德销灾吉祥陀罗尼经》星图考——兼论黄道十二宫在宋、辽、西夏地区的传播[J];自然科学史研究;2005年03期
9 钮卫星;《梵天火罗九曜》考释及其撰写年代和作者问题探讨[J];自然科学史研究;2005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甄鹏;清朝道士李明彻及其科学成就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潇;;天学与法律:天人关系哲学基础之研究新视域[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2 赵本钧;;浅析“宣化辽墓星象图”——论中西文化的汇通与融合[J];书画世界;2011年03期
3 张琼;;从炼丹活动看道教与新教的义理差异[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徐忠明;;试说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研究范式之转变[J];北大法律评论;2001年01期
5 方潇;;“作为法律资源的天空”——天学视野下君权制约和秩序构建的法律意义[J];北大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6 杨慧芳;;从时空之维看屈原主体性精神之张扬[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7 陈纪然;;两汉时期择吉之风探析[J];北方论丛;2006年04期
8 徐新照;明代火药多成分配方的研究[J];火炸药学报;2001年02期
9 赵舒雯;;黄道十二宫的中国化问题[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7年04期
10 刘永霞;《道藏》的三洞四辅十二部分类法及历史由来[J];图书与情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吴红;杜严勇;;科学史与历史学:对话及其可能[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2 陈正洪;;“学官联和”对中国当代学术环境的复杂影响[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3 刘永明;;敦煌道教的世俗化之路——敦煌《发病书》研究[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4 钮卫星;;从“《大衍》写《九执》”公案中的南宫说看中唐时期印度天文学在华的地位及其影响[A];200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吴慧;;“北斗八女”考释另附汉译密教佛经中南斗北斗的道教色彩分析[A];200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傅凤英;;全真道第六代掌教宗师对北京道教的影响[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8(下)[C];2008年
7 朱晓海;;书《南齐书·文学列传·史臣论》后[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四十辑)——中国文论的思想与智慧[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郭胜坡;二十世纪易学本体论的两条基本路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4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娟;汉代画像石的审美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卓嘎;藏族天文历算传承模式及其变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金亨运;基于天文学的中医六气理论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李亮;明代历法的计算机模拟分析与综合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9 朱文慧;南宋东南地区的民间纠纷及其解决途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孙旭红;居今与志古:宋代《春秋》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玲;从《诗经》看周代先民的时间意识特征[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黄曦;胡瑗《周易口费芯縖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韩毅勇;蔡尚思学术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永青;于道显内丹心性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云燕;祁志诚全真道思想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尤汪洋;遵法鼎盛与尚意肇造[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晓慧;唐代妇女的佛道信仰[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金广;陆西星三教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宋扬;宋代墓葬壁画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毛丽丽;两汉楚彭城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立;科学“乃儒流实事求是之学”——略论阮元科学思想的实学精神及其局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龙加林;一代大师——李青来[J];中国道教;1994年02期
3 周高德;道教宽容精神略论[J];中国道教;2005年02期
4 甄鹏;;清朝道士李明彻的地图学成就研究[J];中国道教;2006年02期
5 胡孚琛;道家与道教文化的现代意义[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6 萨莫秀克,谢继胜;西夏王国的星宿崇拜——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黑水城藏品分析[J];敦煌研究;2004年04期
7 廖e,
本文编号:12501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250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