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峨眉山研究
本文关键词:唐宋峨眉山研究
【摘要】: 峨眉山作为中国四大佛山而闻名,是作为普贤菩萨的道场而存在。而至少魏晋南北朝时期峨眉山只是作为道家的仙山的存在。到了唐代由于名僧的游历,把佛教的普贤菩萨与峨眉山联系起来,使峨眉山渲染成普贤境界。到了宋代,由于朝廷的崇奉,再加以种种佛典、传说的附会,将峨眉山演绎成为了普贤菩萨的道场。 本文以“唐宋峨眉山”为中心,对峨眉山在唐宋时期的种种记载进行梳理。峨眉山作为魏晋时期道教的“仙山”,再到唐代的佛道共存时的名山,最后至宋代的佛教兴盛的普贤道场,笔者着重分析出峨眉山在唐宋的宗教变化及其原因,并且进一步分析出峨眉山作为普贤道场的确立时间,从而揭示出峨眉山在唐宋时期的重要地位。具体章节内容如下: 第一章论述峨眉山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道家仙山存在的情形。本文从古籍关于峨眉山作为“仙山”的记载出发,从种种关于在峨眉山成仙的名士传说,,分析出峨眉山在魏晋南北朝时代作为道教名山的重要地位。 第二章论述峨眉山在唐代所形成的佛道共存的局面。具体分析出道教和佛教在峨眉山存在的情形,揭示其在唐代共同存在的特征。并且根据早期出现的关于峨眉山普贤道场的传说作出进一步论述,分析出蒲公传说和普贤道场出现在峨眉山的大致时间。 第三章着重论述峨眉山佛教在宋代的盛况及其发展。先总结峨眉山佛教在唐代及五代的的发展,再从三个方面分析峨眉山佛教的兴盛原因及其表现。一方面民众对峨眉山普贤信仰的认可扩大其在民间影响;另一方面朝廷敕赐再将峨眉山普贤信仰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再一方面大量优秀僧才的出现,必然在教界内外造成较大的影响力。另外伴随着普贤信仰与峨眉山的联系,许多峨眉山所特有的动植物和景象也被附会了佛教的内容。 总之,在唐宋时期是峨眉山“由道入佛”极为重要的阶段。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947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杰;刘维东;杨靖;董伟;;四川峨眉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1[C];2011年
2 陈建业;杨晓松;肖龙;;峨眉山火山岩省的岩浆演化模型与岩石圈结构的耦合[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林军;康建国;巢志茂;王国贤;;峨眉山引种人参的研究[A];1999中药研究论文集[C];2000年
4 李仲芳;;峨眉山珍稀野生花卉及其组织培养[A];2007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5 罗明华;;峨眉山重楼属种类分布、生境和部分种的生长节律[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6 蒋寿时;王成志;;峨眉山客运索道的建议[A];全国索结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1年
7 郭洁;李国平;;峨眉山近55年来水资源变化的多时间尺度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首届研究生年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8 张义章;张兴定;游恒进;王锦文;;峨眉山天然乌梅饮品防暑降温功能效果观察[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首届年会暨职业安全健康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峨眉山神水阁玉液泉矿泉水的开发利用[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81)[C];1983年
10 郑林森;;老峨眉山上凤凰殿的考察[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群 吴健;峨眉山旅游快速复苏探秘[N];中国旅游报;2003年
2 吴健;创建:为峨眉增添活力[N];中国旅游报;2005年
3 陈岚 熊燕;让文明入心[N];中国旅游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许楠;科学管理无极限[N];中国旅游报;2005年
5 赵红卫;峨眉山环境整治“揭短亮丑”[N];乐山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罗学锋;峨眉山茶:香飘四海[N];乐山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颜婧 实习生 沈仁平;峨眉山指画独具妙味[N];四川日报;2009年
8 证券时报记者 周悦;峨眉山提价预期兑现人气回升[N];证券时报;2009年
9 ;主营增长第一股峨眉山A[N];证券日报;2005年
10 张浩;峨眉山8镇乡通过“省环境优美乡镇”验收[N];乐山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建斌;峨眉山玄武岩PGE富集机理——兼论陆海玄武岩PGE成矿作用差异[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2 李桂红;四大名山佛教文化及其现代意义[D];四川大学;2003年
3 陈岩峰;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4 李玲;中国汉传佛教山地寺庙的环境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5 孟华;中国山岳型“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人地和谐论[D];河南大学;2006年
6 袁牧;中国当代汉地佛教建筑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7 严寒静;何首乌种质资源研究[D];中山大学;2007年
8 宋丛文;珙桐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其保存样本策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9 王越;凤仙花属部分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10 杨烈;鹅观草(Roegneria kamoji)与粗山羊草(Aegilops tauschii)的遗传多样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妙;唐宋峨眉山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罗强;峨眉山旅游环境和营销组合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3 韩坤;峨眉山及普贤道场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7年
4 龚自仙;峨眉山世界遗产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5 费玉芳;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战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6 范英;峨眉山景区旅游环境游客满意度测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7 魏如松;峨眉山禅宗传播考[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7年
8 付洪利;名山旅游地生命周期系统动力学模型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9 向丽;峨眉山悬钩子属植物群落特征及资源利用评价[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10 魏倩;对旅游景区公司上市的评析及完善措施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511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251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