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崇拜及其神话历史初探
本文关键词:白玉崇拜及其神话历史初探 出处:《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八千年中国玉文化史上,三千年前商周之际形成的白玉崇拜奠定了华夏核心价值的物质原型。随后的玉文化发展以新疆昆仑山和田玉为绝对主脉,"白璧无瑕"遂成为国人心目中完美无缺的价值观表达模式。检视从《山海经》到《红楼梦》的"白玉堂"意象的文学母题史,可以揭示多颜色玉石中白玉独尊的文化观之构成奥秘,及其与日月星等发光天体信仰、成仙不死的神话信仰的内在关联;聚焦国史中著名的白玉传奇事件——鸿门宴上让刘邦化险为夷的白璧和秦始皇御制传国白玉玺,诠释白玉崇拜支配下的神话历史之因果逻辑。通过上述两方面研究,以期在中国文化史的整体把握上,凸显"神话—信仰—观念—行为—事件"的动力系统解释模式。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0&ZD100)
【分类号】:B933
【正文快照】: 中国的成文历史若以甲骨文叙事为开端,有三千多年。不成文的历史,以玉礼器生产和使用的兴隆洼文化为开端,延续至今有八千多年。我们将文字历史称作小传统,将先于文字的历史传承称作大传统。八千年的中国玉文化史无疑是大传统,与甲骨文的出现大约同时或稍后,约三千多年前商周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叶舒宪;;从玉教神话到金属神话——华夏核心价值的大小传统源流[J];民族艺术;201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天水;;论冯梦龙的“情教”说[J];蒲松龄研究;2008年04期
2 郑岁黎;胡晓红;;浅析象罔是意象而非意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3 许抗生;;《淮南子》论“无为而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吴福友;吴根友;;论老庄道家的语言哲学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李凯;颜炳罡;;庄子诠释方法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李春娟;;形上审美与价值同构——方东美生命美学的本体论解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彭松;;文化困境中的诗性省思——叶维廉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高旭;;论庄子生命哲学的“忘世”思想[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谭黎明;;试论中国古代农业科学的兴起[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10 付长珍;宋儒境界的价值蕴涵[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兰辉耀;;庄子技术观的伦理精神及其现代价值[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黄剑华;;从汉代画像看两汉时期的鬼神信仰[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黄佩贤;;汉墓画像遗存所见的天界[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姚小鸥;王克家;;《论语·宪问》篇“骈邑三百”解[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5 付粉鸽;;论老庄的自然生命价值观[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付粉鸽;;论老庄的自然生命价值观[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7 张娟;;先秦音乐思想中的自然观[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8 赵奎英;;道言悖反与审美超越——道家语言哲学及其美学意义新探[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9 赵奎英;;“道不可言”与“境生象外”——庄子语言哲学及其对意境论的影响[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10 煍志PI;;从爵制的角度试释《津关令》之“鲁侯”现象[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九、十合辑)[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3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慧智;儒经及其经学阐释对杜诗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王思齐;《新序》《说苑》小说价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吴玉冰;茶疗养生的本质及其成因[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孙旭鹏;庄子的生命观[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郭辛茹;“召唤结构”视阈中的《庄子》阐释差距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博;循吏与两汉社会[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吕智荣;张天恩;;陕西韩城市梁带村芮国墓地M28的发掘[J];考古;2009年04期
2 叶舒宪;;二龙戏珠原型小考——兼及龙神话发生及功能演变[J];民族艺术;2012年02期
3 叶舒宪;;“玉帛为二精”神话考论[J];民族艺术;2014年03期
4 米尔恰·伊利亚德;王伟;王乐琪;;铁器时代的神话[J];百色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5 叶舒宪;;“猪龙”与“熊龙”——“中国维纳斯”与龙之原型的艺术人类学通观[J];文艺研究;2006年04期
6 陈振中;;先秦金器生产制作工艺的初步形成[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年01期
7 刘云辉;刘思哲;王保平;;汉杜陵陵区新出土的玉杯和玉舞人[J];文物;2012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边缘人;神话学的新视野──读王孝廉《岭云关雪──民族神话学论集》[J];民俗研究;2002年01期
2 张岚;神人“同形同性”——希腊神话特征探析之一[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3 仰海峰;巴特与大众文化的神话学解码[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年05期
4 叶舒宪;神话的超前智慧[J];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02期
5 陈连山;中国神话学应该如何评价神话的历史地位[J];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02期
6 刘惠萍;中国现代神话学研究的学术反思[J];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02期
7 ;国际中国神话学学术研讨会将召开[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8 刘丰;;“中国神话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河南召开[J];民间文化论坛;2006年04期
9 ;《神话学与神话资源转化研究》栏目专家座谈会纪要[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廖明君;叶舒宪;;迎接神话学的范式变革[J];民族艺术;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任远;;动植物神话与图腾崇拜——对赫哲族神话的思考之一[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2 陶阳;;钟敬文神话学管窥[A];纪念钟敬文诞辰一百年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吕微;;现代神话学与经今、古文说——《尚书·吕刑》阐释的案例研究(摘录)[A];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一届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陈连山;;从“小说家言”到“神话之渊府”——中国现代神话学对《山海经》经典地位的塑造[A];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一届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陈建宪;;走向田野 回归文本——中国神话学理论反思之一[A];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一届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徐燕杭;;解神话的可能性——《神话》一书中符号学与意识形态理论的冲突[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7 孙斌;张艳芬;;普罗米修斯的四重身份——对马克思的普罗米修斯的一个神话学考察[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10)[C];2012年
8 崔柳生;;茅盾的神话观与人类学派的神话学[A];茅盾研究(第六辑)[C];1995年
9 杨玉彬;;阜阳出土东汉“升仙图”画像镜考释——兼论东汉神人车马画像镜神话学内涵等问题[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钟宗宪;;“图腾”理论的运用与神话诠释——以感生神话与变形神话为例[A];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一届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曾祥书;中国神话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豫闭幕[N];文艺报;2006年
2 记者 张艳丽 实习生 张煜贞;伏羲、女娲神话在周口[N];周口日报;2006年
3 记者 普淑娟;“中国神话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周口举办[N];周口日报;2006年
4 记者 马四新;中国神话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市隆重开幕[N];周口日报;2006年
5 记者 张艳丽;神话存活在民间[N];周口日报;2006年
6 ;中国河南·中国神话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周口)宣言[N];周口日报;2006年
7 叶舒宪;神话考古的范例[N];中国信息报;2008年
8 叶舒宪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玉的叙事 夏代神话历史的人类学解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叶舒宪;《山海经》与神话地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叶舒宪;蛇的神话与符号编码[N];中国艺术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伟;夏商周的上帝神话与文化变迁[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2 黎莉;以葫芦神话为切入点探讨我国壮族与老挝佬泰族群的文化[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3 潘坚;论地域性神话的传承[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邱硕;生命困境的终极关怀[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埃勇;伯禹之神话传说群和朗河地区之输[D];浙江大学;2006年
6 汤静;春秋时期神话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叶婷;文化学视域下的伏羲女娲与亚当夏娃比较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8 郭莉;女神精神的复兴[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雪;桃崇拜中的母性意识探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范慧莉;《山海经》中的蛇形象[D];云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274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327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