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佩兰后殖民妇女神学方法论探索
本文关键词:郭佩兰后殖民妇女神学方法论探索 出处:《复旦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郭佩兰 后殖民妇女神学方法 三重想象 亚洲妇女神学
【摘要】: 亚洲妇女神学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景象,郭佩兰作为其中的代表人物,横跨后殖民和女性主义两种视角为亚洲妇女神学提供了颇有建设力的方法论。郭佩兰的后殖民妇女神学方法论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基于亚洲妇女神学体验的多样性,重新确立亚洲基督教妇女作为神学研究的主体的地位,对性别重新定位,从而为亚洲妇女神学提供新的基础;其次,-亚洲妇女神学需要后殖民理论即三重想象的指引:历史的想象,有助于确立亚洲基督教妇女的主体地位;对话想象有助于亚洲基督教妇女与圣经中所描述的文化和宗教传统进行对话和交流;离散的想象有助于寓居中的离散妇女寻求身份认同。最后,针对亚洲多元化的背景,郭佩兰强调后殖民妇女神学方法论可以从三个方面对亚洲妇女神学,提供指导意义:宗教间的对话、重构神圣符号、建构生态神学。作为一个具有杂合(hybridized)身份---具有中国文化烙印的海外华人和寓居美国的女性神学家,她所提供的方法论利弊兼具,其对多元文化对话和探索民族文化传统的维度的强调是本土神学的重要方面,但其它维度的适用性有待商榷。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97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圣洁;;妇女神学与中国教会[J];金陵神学志;2000年02期
2 约翰·麦奎利;神学和妇女[J];天风;2001年04期
3 雷雨田;论美国基督教女权运动的兴起与发展[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陈宽容;;妇女神学初探[J];金陵神学志;2001年03期
5 孟艳玲;;妇女·信仰·婚姻——从妇女神学角度探讨妇女面临的婚姻挑战[J];金陵神学志;2003年02期
6 ;《金陵神学志》第42-45期总目录[J];金陵神学志;2000年04期
7 王雷;;试析上帝形象中的母性(女性)特征[J];金陵神学志;2003年02期
8 ;圣经、时代、妇女——有关保罗书信妇女观的讨论[J];天风;2003年01期
9 张煜;;上主旨意中的女性[J];金陵神学志;2000年04期
10 赖红英;;女性模式的神学浅见[J];金陵神学志;2001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林臣波;基督徒与非基督徒可以通婚吗?[N];中国民族报;2009年
2 黄平 香港浸会大学;宗教:活跃于社会运动中的国际关系变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艳超;郭佩兰后殖民妇女神学方法论探索[D];复旦大学;2010年
2 柴燃恒;“去父权化”和“去殖民化”[D];浙江大学;2011年
3 王婧;鲁塞尔生态女性主义神学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276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327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