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与东晋佛教:文化过滤问题
本文关键词:陶渊明与东晋佛教:文化过滤问题 出处:《复旦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陶渊明有没有受到佛教的影响及这一接受过程中的文化过滤问题。文中讨论陶渊明思想主要依据其诗文作品,讨论所及两晋佛教主要为道安、慧远师徒所传般若学。首先论证陶渊明的确受到佛教思想影响;其次探讨在此接受过程中的文化过滤问题:东晋佛学化玄学代表作张湛《列子注》在其中的过滤性中介作用;分析现实语境、文化传统、语言、接受者个体几个因素的过滤机制,以及辨明在文化过滤之后,东晋佛教思想中为渊明所接受和扬弃的部分。 引言部分对选题缘由及研究方法做大致介绍,对本课题的学界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第一章简要梳理陈寅恪先生的陶渊明研究,并针对其“舍释迦而宗天师”说进行反驳,讨论陶氏是否为溪族及是否为天师道世家,同时梳理材料阐述陶渊明之家世、生平与佛教的浸染。 第二章基于学界关于陶渊明与《列子》及《列子》与佛典关系的研究成果论证陶渊明的确受到佛教影响:陶渊明诗句“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的出处《列子周穆王篇》与佛教有关,并且其中“幻”、“空”在本句中的意义“幻象”、“无实体”产生于翻译佛典时对译梵文(?)naya、sunya,从而推断陶渊明受到佛教影响。 第三章讨论陶渊明接受东晋中土所传佛教过程中的文化过滤问题。首先讨论东晋佛学化玄学代表作张湛《列子注》在其中的过滤性中介作用;其次分析现实语境、文化传统、语言、接受者个体几个因素的过滤机制,以及辨明在文化过滤之后,东晋佛教思想中为渊明所接受的部分为道安性空宗之“宅心本无”说,所扬弃的部分为慧远之轮回说和超化说。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206.2;B94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治中;《陶渊明论丛》后记[J];九江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2 李华;开拓创新 别具一格——简评赵治中《陶渊明论丛》[J];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11期
3 王岳川;后现代话语播撒与中国文化过滤[J];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4 吴大顺;《陶渊明论集》浅议[J];怀化学院学报;1990年06期
5 吴结评;关于西方文论的文化过滤[J];思想战线;2004年04期
6 周奕;日本学生汉语习得中的文化过滤[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6期
7 孙青;传统文化因素的过滤对文学翻译的影响[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8 宋向红;浅议西方近代哲学思潮对五四作家影响的复杂性[J];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9 董洪川;文学影响与文化过滤[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10 张德让;“不忠的美人”——论翻译中的文化过滤现象[J];山东外语教学;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彭辉;;从多维视角为文学翻译中的“误读”正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陈旭霞;文化的创新与交流[N];文艺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文霞;北宋时期对陶渊明的接受[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洪彬;论陶渊明的乐境[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薛瑞;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过滤现象[D];兰州大学;2012年
4 高巍;陶渊明人格、诗文风格与批评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任燕妮;近现代陶渊明接受史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6 吴启翠;论陶渊明矛盾人生的诗意超越[D];延边大学;2011年
7 王浦衡;陶渊明的生命哲学[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8 徐秋菊;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过滤机制分析[D];重庆大学;2012年
9 李柳枫;灵魂深处的对话[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10 罗小虎;陶渊明、谢灵运诗歌风格的形成及比较[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362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336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