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花婆神话与彝族茶花神话的互释与同构——《茶花彝女》电影述评
本文关键词:壮族花婆神话与彝族茶花神话的互释与同构——《茶花彝女》电影述评 出处:《四川戏剧》2016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壮族花婆神话 彝族茶花神话 电影《茶花彝女》 互释 同构
【摘要】:电影《茶花彝女》属于族群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和谐共荣的典范之作,爱花、护花、崇花当为壮族花婆神话和彝族茶花神话二美会通的交汇点,人与花的关系代表了人与自然相依相存的生态观。电影用文本、声画的组合创造了生死交替的场景,讲述了一个富有深刻哲理的凄美故事。守花老人为花而死,女儿的爱情由死到生,宣告了坚守族群传统优秀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并不矛盾,二者完全可以相互促进,这一价值取向呼应了壮族花婆神话与彝族茶花神话的互释与同构。
【作者单位】: 广西科技大学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
【基金】:2015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生态文明视域中的壮族民间信仰考察研究——以柳江流域为例”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15BZJ001
【分类号】:B932;J905
【正文快照】: “美国洛杉矶2015年世界民族电影节上,由阎力也就有了更多的含义。担任制片人的我国电影《茶花彝女》荣获民族文化传花婆神话可以说是壮族族群精神情感审美的一大承奖和原创音乐奖。”(1)这是让56个民族在内的中国特色,它会让读者或听众明白鲜花何以神圣,花与人人为之喜悦的好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汉昌;;素雅与妍丽的交织——壮族传统服饰[J];文明;2012年09期
2 覃式;壮族八音初探[J];艺术探索;1997年S1期
3 韦文宣;;壮族历史简介[J];历史教学;1982年11期
4 李向阳;;亲临广西三月三[J];中国西部;2007年04期
5 时国轻;;壮族麽教及其现状浅析[J];宗教学研究;2005年04期
6 欧宗启;;论壮族口述作品中的壮族形象书写[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欧以克;壮族文化名人现象透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8 海内太;壮族民俗中的科技因素探析[J];民俗研究;1994年04期
9 方素梅;清及民国壮族社会风俗变迁述论[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10 李素娟;贾雯鹤;;壮族花婆神话的文学人类学解读[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岑贤安;;壮族麽教信仰探析[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各少数民族介绍之 壮族篇[N];贵州民族报;2009年
2 广西民族大学民族研究中心 李富强;壮族认同自古有之[N];中国民族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小娟;花与子—广西靖西县其龙村壮族人的满月仪式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2 韦惠文;麽文化视野下的壮族民间生育礼俗[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刘海容;壮欢与壮族人自我认同的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莫尘;桂中地区壮族生育习俗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3年
5 刘翊;壮族蕉文化探析[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6 甘羚;师巫传统与壮族乡村仪式演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宋雪;广西壮族“蛙崇拜”辨析[D];云南大学;2012年
8 李莉森;从大新生育习俗看壮族生育观念与生育文化[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9 李贫;那卡壮族“戒邦”仪式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莫晓蕾;游走人鬼神的边缘:广西凌云袍亭壮族女巫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365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336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