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孔礼仪的标准化与在地化
本文关键词:祭孔礼仪的标准化与在地化 出处:《民俗研究》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祭孔礼仪(旧称释奠礼)制度的形成,有赖于历史上的一些王朝和君主在整饬与统一礼仪标准方面所做的努力,其实施在古代也主要凭靠政府的支持和推动。20世纪以来,祭孔礼仪在东亚各地呈现出了多种多样的形态与风貌,在基本形制上主要出现了古礼和今礼两大类别。在追求政治多元化和文化多样性的今天,祭孔礼仪的"在地化"势在必然,而新一轮"标准化"的实现,一方面需要政府的介入,另一方面也有赖于世界各国崇孔尊孔者之间的思想与文化交流,建立在他们对于释奠礼仪及其信仰表征的本真性的自觉追求之上。
[Abstract]:Confucius Etiquette (formerly known as Shidian ceremony) the formation of a system, some Dynasty monarch and depends on the history of the order and unity in etiquette standards efforts, the implementation in ancient times mainly rely on the support of the government. Since twentieth Century, Confucius etiquette throughout East Asia presents a variety of form and style, in the basic shape mainly appeared in ancient and modern etiquette two categories. In the pursuit of political pluralism and cultural diversity today, Confucius etiquette "on the ground" inevitable, and a new round of "standardization", on the one hand, the need for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the other hand also depends on the world Chong Zun hole hole, based on their for the above Shidian etiquette and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true faith pursuit.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分类号】:B933
【正文快照】: 祭孔礼仪,又称释奠礼,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在东亚不同国家和地区呈现出了多种多样的形态与风貌。这是祭孔礼仪在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不断进行自我调适以实现“在地化”(localiza-tion)的结果。同时,传统的礼仪规范仍在一定程度上发生效力并成为新一轮“标准化”(standardi-za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俊领;;抗战时期国民党与南京国民政府对孔子的祭祀典礼[J];社会科学评论;2008年04期
2 王霄冰;;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本真性的衡量标准——以祭孔大典为例[J];文化遗产;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洪强;;“姜维之母”的疏漏——兼谈毛宗岗对嘉靖本《三国演义》中“逻辑错误”的修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2 王明前;;三国两晋财政体系演变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3 陈道贵;从佛教影响看晋宋之际山水审美意识的嬗变——以庐山慧远及其周围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4 胡秋银;试论郭泰之不仕不隐[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5 胡秋银;南朝士人隐逸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6 段伟;;救灾方式对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影响——因灾录囚及其对司法制度的破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胡秋银;刘浩;;论永和人物——以刘`晕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王莉;;汉乐府挽歌歌辞考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张劲秋;;《春秋经传集解》训诂术语略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李和平;;略论古代西域文化对汉语的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慧斌;;试论南朝私学发展的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尹钧科;;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永定河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3 付开镜;;毒药与魏晋南北朝政治斗争和矛盾处理的关系(摘要)[A];毒理学史研究文集(第七集)[C];2007年
4 王贞平;;唐高祖、太宗两朝外交思想初探——以“德”与“义”为中心[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5 陈志强;代睿欣;白遵光;蔡炳勤;王昭辉;;重温手术源流对发展中医的启示[A];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研究新进展学习班暨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医学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赵明山;;“七篇大论”的撰著年代及其学术地位[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内经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12年
7 杜觐位;;试论蜀地得称“西海”之由[A];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高阳;;龟兹石窟壁画色彩特征初探[A];2013中国流行色协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赵联赏;;朱元璋对明代冕服制度的影响[A];明太祖与凤阳[C];2009年
10 丁功谊;;魏晋玄学的总结与终结——论郭象《庄子注》[A];东方丛刊(2004年第4辑 总第五十辑)[C];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陶然;协议离婚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范艳清;《史记》与魏晋南北朝文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石磊;郭象《庄子注》“理”范畴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张世敏;魏晋南北朝山水文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冷淑敏;再论王绩的慕陶情结[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谢南山;秦汉时期舆制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景龙;陶渊明的政治情结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美迪;庾信后期心态与诗赋创作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艳芳;皮日休吴地创作与吴文化关系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刘魁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享性本真性与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J];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2 王巨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原则辨析——对原真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的再认识[J];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03期
3 阮仪三,林林;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车延芬;;在发明中延续传统——以祭孔乐舞的当代复兴为个案[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盖金伟;孙钰华;;论“释奠礼”与唐代文化权威的构建[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刘晓春;;谁的原生态? 为何本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的原生态现象分析[J];学术研究;2008年02期
7 张颂之;杨春梅;;民国孔教运动中的孔教新创仪式述论——以孔教会为中心[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8 杨朝明;《礼运》成篇与学派属性等问题[J];中国文化研究;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述;;戏子祭孔子[J];上海戏剧;2005年06期
2 喻意志;章瑜;;浏阳祭孔音乐初探[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王鑫;;浅论祭孔礼乐[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年08期
4 孙雪坤;;哈尔滨文庙祭孔研究[J];学理论;2012年07期
5 张凤文;;浅析官方祭孔对民间祭孔的影响[J];学理论;2012年24期
6 李洋;祭孔音乐在大理地区的传播与衍变[J];民族艺术研究;1999年06期
7 赵士林;;“祭孔”的忧思[J];粤海风;2005年06期
8 张分田;刘方玲;;祭孔与清初帝王道统形象之链接[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种荷;;韩国与日本的祭孔活动[J];世界博览(看中国);2007年07期
10 徐在斌;;浅析1934年山东祭孔活动[J];黑龙江史志;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杨发恩;;祭孔与教育[A];孔学研究(第十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七次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理事会换届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识浅;;祭孔[A];让世界绿起来[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攻;明年祭孔主题:和谐亚洲[N];西部时报;2006年
2 本报评论员 黄小慧;今朝祭孔 意在招商?[N];亚太经济时报;2007年
3 张迪欧(北京);祭孔文化秀 又一件皇帝的新衣[N];深圳商报;2012年
4 李开周(开封);有关祭孔的四种说法都欠扁[N];深圳商报;2012年
5 王卫东;由祭孔大典想到的[N];检察日报;2014年
6 记者 李啸;走出庙堂 今人祭孔[N];衢州日报;2014年
7 姚宏昌;“祭孔与尊师”及其现代意义[N];衢州日报;2014年
8 邹鑫;北京孔庙的祭孔典礼[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9 江芸涵;成都师生“祭孔”[N];四川日报;2007年
10 张从华;2008’中国·大姚石羊祭孔大典举行[N];楚雄日报(汉);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梁虎;复活的仪式——大理诺邓白族村现代祭礼民族志[D];云南大学;2010年
2 章瑜;浏阳祭孔音乐探源[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晓萍;明代祭孔服饰形制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08年
4 尹君;中国古代祭孔雅乐的发展概况及对近现代音乐的影响[D];青岛大学;2007年
5 欧阳书婷;清代湖南地方志中的祭孔音乐史料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6 孙成;曲阜孔庙景观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408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340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