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澳门学视角下的澳门圣保禄学院——戚印平《澳门圣保禄学院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18-01-20 09:27

  本文关键词: 澳门圣保禄学院 戚印平 范礼安 耶稣会士 东印度 科英布拉大学 果阿 天主教修会 阶段性成果 全文翻译  出处:《世界宗教研究》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一1999年接近澳门回归之际,在《澳门开埠初期史研究》一书中,汤开建阐明了自己关于"澳门学"概念的一些思考。他认为,"不能因为过去新学科的提出有过泛滥现象就不敢再提议建立新学科。建立‘澳门学',关键是看其条件是否具备。"①对于澳门及其与澳门相关的一些研究,之所以能够独立成为一门学科,并最终冠以"澳门学"的名称,是因为促使其成立的两个关键性因素皆已逐渐呈现:"其一是被研究对象的内涵量,其二是
[Abstract]:On 1999, when Macao was returning to China, Tang Kaijian explained his thoughts on the concept of "Macao Studies" in his book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Macao's initial Port opening. "We should not dare to propose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disciplines because of the proliferation of new disciplines in the past. The key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Macao is to see if the conditions are available." 1. Some studies on Macao and its relevance. The reason why it became an independent discipline and was eventually named "Macau Studies" is that the two key factors that have led to its establishment have gradually emerged: "one is the quantity of the content of the subjects studied, the other is the quantity of the content of the subjects studied."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B979
【正文快照】: 1999年接近澳门回归之际,在《澳门开埠初期史研究》一书中,汤开建阐明了自己关于“澳门学”概念的一些思考。他认为,“不能因为过去新学科的提出有过泛滥现象就不敢再提议建立新学科。建立‘澳门学’,关键是看其条件是否具备。”①对于澳门及其与澳门相关的一些研究,之所以能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改平;鲜于浩;;澳门与中西艺术交流[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8期

2 杨慧玲;;世界汉外双语词典史的缘起[J];辞书研究;2011年03期

3 刘泽生;;回归十年澳门研究的回顾与思考——以澳门历史研究为中心[J];广东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4 普塔克;;十五世纪香山地区的海外贸易[J];广东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5 臧小华;;全球史观下的“澳门1601事件”[J];广东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6 金国平;吴志良;;流散于葡萄牙的中国明清瓷器[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6年03期

7 孔颖;;明季澳门“倭奴”辨析[J];古代文明;2012年03期

8 蔡君;刘外喜;吴思航;;IEEE 802.11协议性能的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9 夏泉;董锦;;澳门学研究与《澳门编年史》的学术贡献[J];当代港澳研究;2012年04期

10 庄钦永;;“镀金鸟笼”里的呐喊:郭实猎政治小说《是非略论》析论[J];国际汉学;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川;;明代市舶太监的历史作用[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2 刘洋;;明代青花瓷外销分期研究[A];明史研究论丛(第七辑)[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河;岭南建筑学派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李淑仪;十六至二十世纪澳门葡语文学的探索与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3 卜奇文;清代澳门与广州经济互动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4 石元蒙;明清朝贡体制的两种实践(1840年前)[D];暨南大学;2004年

5 王冬青;明朝朝贡体系与十六世纪西人入华策略[D];复旦大学;2005年

6 林广志;晚清澳门华商与华人社会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7 赵殿红;清初耶稣会士在江南的传教活动[D];暨南大学;2006年

8 霍志钊;从“单一”到“多元混融”[D];中山大学;2008年

9 鲁延召;明清时期广东中路海防地理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10 刘虹;岭南建筑师林克明实践历程与创作特色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宁;明中后期下澳通夷问题及其司法实践[D];西南大学;2011年

2 武群;广州近代建筑砖砌体墙保护与修缮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曹改平;内地移民与澳门早期开发[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赵利峰;清后期粤澳关系研究(1839—1851)[D];暨南大学;2000年

5 刘洋;明代青花瓷的外销[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

6 朱俊芳;明清时期澳门人口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7 张中鹏;许之渐与“康熙历狱”[D];暨南大学;2007年

8 吴玉娴;从明清文献看外来植物的引进与传播[D];暨南大学;2007年

9 冒亚军;明清之间耶稣会与中国政权及澳门关系研究(1557-1722)[D];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07年

10 刘菲菲;十六世纪中叶至十九世纪中叶澳门中西文化交流的特异性[D];南昌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昊;;邓国光:活化生命 理解韩柳的超越意义[J];东方养生;2011年07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14476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4476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a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