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祭祀仪式中“直得国拉”的符号意义解读
本文关键词: 直得国拉 符号研究 羌族宗教 民族文化 出处:《宗教学研究》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直得国拉"是羌族大型祭祀仪式中的特殊物件。它是由释比制作,授予占卜择定的祭祀助手佩带的特殊符号。它是羌族特定生产、生活、观念、信仰及其信仰表述的标识与象征。"直得国拉"显示了在特定区社仪式主体内部成员的组织序列、角色、进程、功能、目的体现的作用,现实社区内社会成员间角色的调解、轮换、社会生活秩序平衡。"直得国拉"隐含羌族仪式深刻的游牧农耕文化背景、变革,同时它也隐含认同、亲和他者文化的史影。
[Abstract]:"Zhide Guola" is a special object in large sacrificial ceremonies of the Qiang nationality. It is a special symbol of the sacrificial assistants who are made by Shi bi and given the choice of divination. It is the special production, life, and concept of the Qiang people. The symbols and symbols of faith and its expression show the organization sequence, role, process, function and purpose of the members within the main body of the community ceremony in a given district, and the role of the social members in the real community, the mediation of the role between the members of the society in the real community, Rotation and balance of social life. "Zhide Guola" implies a profound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change of nomadic farming of the Qiang nationality,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implicitly recognizes the historical shadow of the culture of the affinity of the other.
【作者单位】: 广汉民航飞行学院;中国非物质文化研究院;
【基金】: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羌族宗教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项目编号:11BZJ030)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B9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焦虎三;;释比的时光简史[J];旅游纵览;2011年06期
2 徐君;羌族宗教经典《刷勒日》浅析[J];宗教学研究;1997年01期
3 钱安靖;论羌族原始宗教与北方民族萨满教相类[J];宗教学研究;1990年Z2期
4 王川;;民国时期藏传佛教在内地的流传[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06期
5 王永和;张琳;;回族伦理在构建和谐宁夏中的重要价值[J];宁夏党校学报;2009年06期
6 徐剑艺;土性神话与民族精神[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7 赵玉娇;;圣俗之间——浅谈佛教与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互动融合[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4期
8 毛尔盖·桑木旦;佘万治;饶元厚;;藏族文化发展简史(一)[J];西藏艺术研究;1991年01期
9 柳斌杰;民族文化继承发扬的过程[J];中国道教;2003年06期
10 马晓京;;旅游商品化与长阳土家族廪君神话的复活[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志捷;;概论宗教与民族文化的关系[A];宗教与民族(第六辑)[C];2009年
2 张践;;宗教在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A];宗教与民族(第壹辑)[C];2002年
3 刘阿荣;;从解脱与救赎的宗教观论民族关系与民族发展[A];宗教与民族(第贰辑)[C];2003年
4 牟钟鉴;;试论民族的宗教性和宗教的民族性[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一集)[C];2006年
5 梁庭望;;略论南方少数民族宗教的结构和特征[A];宗教与民族(第贰辑)[C];2003年
6 刘成有;;浅析宗教信仰中的民族性问题——以甘宁青地区的回族为例[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7 李海淑;;宗教认同与民族认同的互动——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族基督教为个案[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8 杨正军;;从盘瓠形象变化看畲族文化变迁[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9 吴云贵;;略议伊斯兰文化对民族发展的影响[A];宗教与民族(第贰辑)[C];2003年
10 马明良;;和谐社会中的穆斯林与非穆斯林[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 王志捷;宗教在民族文化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N];中国民族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俞灵;德格:木与纸的传奇[N];中国民族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陈占彪;倡扬国学,警惕“复古”与“装扮”[N];社会科学报;2006年
4 萧毅彪;一颗璀璨的民族文化明珠拉卜楞寺(下)[N];中国医药报;2000年
5 班班多杰 孙悟湖;藏传佛教对藏、蒙古等民族文化生活的影响[N];中国民族报;2002年
6 汤一介;中国的儒道文化可以让文明不再冲突[N];中国民族报;2006年
7 何燕霞;漫话白族的本主崇拜[N];大理日报(汉);2006年
8 重庆华岩寺方丈 道坚;佛教如何加强自身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N];中国民族报;2007年
9 高振发、王玉亮;普宁寺文化韵味更浓厚[N];河北日报;2003年
10 赵克仁;穆斯林妇女的神秘面纱[N];中国民族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向帮华;符号哲学视野中土家族敬祖习俗育人价值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包哈斯;蒙古族和满族神话的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邹燕凌;中国汉传佛教梵呗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卓么措;藏传佛教艺术传承中信息技术应用的价值定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氏美珠;佛教在越南顺化市的影响[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2 马婧杰;试析道教对青海地方文化的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银浩;宇宙蛋:世界视域中的原始图腾物与民族文化存在[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4 刘兰婷;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巫术心理探究[D];兰州大学;2006年
5 杨子江;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教育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徐睿;凉山毕摩教和彝族女性——宗教对性别角色的塑造[D];四川大学;2004年
7 梁智勋;中韩道教思想略论[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陈基东;东山瑶的时空观与人观[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曹爽;20世纪七八十年代韩国基督教境外传教历史条件解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马新亚;基督教与老舍[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996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499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