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论佛教思想对经济学效用理论的修正

发布时间:2018-02-10 23:42

  本文关键词: 佛教经济学 伦理道德 效用理论 欲望理论范式 幸福方程式 出处:《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佛教思想对经济学效用理论进行修正,是将效用重新归入和欲望相一致的"趋乐避苦"的伦理道德范畴,进而说明欲望理论在幸福方程式中的缺位使得效用理论对幸福最大化的指向独臂难支,最终通过建立相应的欲望理论范式来实现。欲望理论范式的关键是在同类物质的生产中减少物品的品种,以至于当边际欲望品种恒等于零时,达到同类物质中物品品种的单一化。由于"六触入处"无常,同类物质中单种物品的情况下,幸福最大化的情形并非是永恒的,只有当单种物品的边际欲望和边际效用恒等于零时,才能实现幸福恒常化。
[Abstract]:The key to the desire theory paradigm is to reduce the variety of items in the production of the same kind of substance , so as to achieve the unification of the article varieties in the same kind of material .

【作者单位】: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浙江工商大学;
【分类号】:B9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孙健灵;佛教经济学论纲[J];佛学研究;2002年00期

2 姚文捷;;佛教经济学:始于元经济学的修正[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3 麻桑;;部门经济视野中的佛教经济——从佩尤托的《佛教经济学》一书谈起[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姚文捷;;以佛教价值观重建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想[J];中州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煜婕;;试论和谐社会中经济法的发展[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2 王凤涛;;迈向回应社会的法——精神慰藉困境与“常回家看看”入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3 黄云波;;未遂犯的处罚根据——兼谈犯罪的本质[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4 许翠霞;;动物真的能够成为法律主体吗?——关于法律主体的前提性说明[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田旭;;公共政策的伦理基础及其反思——基于社会资本的视角[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6 叶常林;;西方分配正义理论综述[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郑海珍;;边沁功利主义死刑观[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周安平;;解构婚姻的性别基础[J];北大法律评论;2004年00期

9 周光权;;死刑的司法限制——以伤亡结果的判断为切入点[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10 彭新林;;论前科消灭制度的正当性根据[J];北方法学;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屹立;;惩罚性赔偿的根据与适用:法经济学观点[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魏建;宋艳锴;;刑罚威慑理论:过去、现在和未来——刑罚的经济学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朱富强;;两类立法原则之评述:法理的基础[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4 黄韬;;为什么法院不那么重要?——基于中国证券市场国家管理行为的一项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廖加林;;公私观念与公德、私德[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6 陈叶兰;许婷;陈f:寅;;动物的环境法律主体资格探讨[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赵立新;;完善环境群体性纠纷司法救济机制的几点思考[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邬耀广;周强;;主动执行机制论要——以广东省法院司法实践为研究样本[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9 熊思博;彭轶君;;论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A];2010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10年

10 陆宁;陈华森;;西方服务型政府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基础[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玉堂;边沁功利主义分析法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9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安杨;我国宠物福利法律保障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吴志刚;理性立法程序的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郭伟伟;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汪菁菁;破坏监管秩序罪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袁永红;我国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王砚;感性与理性之浮沉[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秦子淮;人学视野中的信息异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姚鹤徽;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的未来模式[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丁丁;知识,为信仰留余地[J];读书;2000年02期

2 王雷泉;佛教在市场经济转轨中的机遇与挑战─—兼论当代中国宗教的若干理论问题[J];佛学研究;1995年00期

3 孙健灵;佛教经济学论纲[J];佛学研究;2002年00期

4 默雷;法音近录──佛教寺院经济扫描[J];法音;1996年09期

5 印顺;佛教的财富观[J];法音;1997年05期

6 曾祥云;王文静;;论经济哲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乔均;经济学和元经济学探微[J];经济学动态;1996年01期

8 杨玉生,杨戈;“经济学帝国主义”评析[J];经济学动态;2001年01期

9 杨春学;利他主义经济学的追求[J];经济研究;2001年04期

10 麻桑;;部门经济视野中的佛教经济——从佩尤托的《佛教经济学》一书谈起[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卿希泰;道教与我国当前伦理道德的建设问题──论道教研究的现实意义[J];宗教学研究;1996年01期

2 曹榕;伊斯兰教伦理道德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牛延锋;;佛教因果报应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意义[J];江淮论坛;2006年01期

4 王薇;;《论语》之“仁”与《圣经》之“爱”[J];世界文化;2006年11期

5 刘颖;;“宗教为道德之体,道德为宗教之用”——论贺麟的宗教思想[J];北方论丛;2008年05期

6 姚维,马岳勇;儒家、伊斯兰教伦理道德浅谈[J];道德与文明;1998年04期

7 丁士仁;;伊斯兰的仁爱观——兼及与儒家伦理的比较[J];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8 刘月琴;;论社会转型中伊斯兰伦理道德的社会协调作用[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1年04期

9 哈宝玉;;伊斯兰伦理道德的当代价值[J];中国穆斯林;2011年04期

10 利强;有益的尝试良好的开端──中国伊协举行“伊斯兰伦理道德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学术研讨会”[J];中国穆斯林;199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杨立刚;;“神治”、法治和德治——论道教伦理道德与以德治国的关系[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方立天;;佛教:科学之友[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4集)[C];2009年

3 ;宗教研究所2005年大事记[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4 吕锡琛;;论道教心性修炼的道德培育功能[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刘元春;;大乘佛教道德的现代价值[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光明;佛教伦理是一笔宝贵资源[N];深圳商报;2007年

2 方立天;佛教伦理与“八荣八耻”[N];中国民族报;2006年

3 心照;佛教与环境保护[N];贵州民族报;2006年

4 张志鹏;宗教信仰对劳动观的塑造[N];中国民族报;2009年

5 戴燕;宗教宽容:和谐社会的精神资源[N];中国民族报;2006年

6 傅献祭;基督教的教义性、伦理性与社会和谐[N];中国民族报;2006年

7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 彭华;佛教伦理的“儒学化”[N];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郑任钊;子部之儒家[N];光明日报;2006年

9 朱宝荣 丁曦妍;面对动物的伦理困惑[N];文艺报;2006年

10 董雅君;方立天,应邀来并讲佛学[N];太原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欧顺军;伦理视域下的佛教平等观[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三尚;居士佛教伦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崔文静;韩愈的反佛主张及其影响[D];西南大学;2008年

3 邓海舟;图腾与氏族社会[D];郑州大学;2009年

4 张玲;传统宗教思想对俄汉民族文化的影响[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5 赖彦刚;《老子》之“大”的美学内涵[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伍小R,

本文编号:15017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5017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8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