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回族“经堂语”研究
本文关键词: 回族“经堂语” 词汇、语法特征 语言性质 语言渗透 出处:《贵州民族研究》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经堂语"是在回族传统伊斯兰教育——"经堂教育"中使用的一种融汉语、阿拉伯语、波斯语为一体的特殊语言系统。陕西关中地区是"经堂教育"的发源地,在对该地区的调研基础上,概括出回族"经堂语"的词汇、语法特征,并就其语言性质及使用状况,尤其是对日常口语的渗透状况进行了探讨。
[Abstract]:"Jingtang language" is a special language system used in the traditional Islamic education of Hui nationality-Jingtang Education, which integrates Chinese, Arabic and Persian. Guanzhong area of Shaanxi Province is the birthplace of Jingtang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investigation in this area, this paper generalizes the lexical and grammatical features of the "Jingtang language" of the Hui nationality, and probes into its language nature and usage, especially the penetration of daily spoken language.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回族‘经堂语’的词汇、语法特征及使用状况研究”(项目编号:13XYY00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13SZYB11)
【分类号】:B96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吴福祥;汉语历史语法研究的目标[J];古汉语研究;2005年02期
2 龙海燕;;关于语言接触的几个特点[J];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03期
3 杨占武,金立华;回族经堂语的语言问题[J];回族研究;1992年02期
4 丁士仁;;“经堂语”的基本特征和关键语气[J];西北民族研究;2008年01期
5 江蓝生;从语言渗透看汉语比拟式的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04期
6 刘国枢;经堂语卧尔兹两则[J];中国穆斯林;199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智杰;;“似的”研究综述[J];北方论丛;2006年04期
2 戚晓杰;;从《醒世姻缘传》看汉语句式结构的层面渗透[J];东方论坛;2008年03期
3 吴福祥;汉语历史语法研究的目标[J];古汉语研究;2005年02期
4 戚晓杰;;谈汉语句式结构的层面渗透——以《醒世姻缘传》中的两种基本句式为例[J];古汉语研究;2011年01期
5 唐七元;;从词汇角度看粤方言对柳州方言的影响[J];长春大学学报;2012年07期
6 徐朝红;;汉译佛经本缘部特殊连词研究[J];古汉语研究;2013年02期
7 王娅;;语言特色所蕴含的民族认同——以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年10期
8 张美兰;近代汉语几种句式结构成分的变化及其句法后果[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李崇兴;丁勇;;元代汉语的比拟式[J];汉语学报;2008年01期
10 戚晓杰;;明清山东方言句式特点[J];汉语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朱庆之;;语言接触和语言变异——佛教汉语研究的新视角[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2 祖生利;;《元典章·刑部》直译体文字中的特殊语法现象[A];蒙古史研究(第七辑)[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全静;汉语并列式双音时间副词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闪兰靖;回族基层社区平衡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乔俊杰;李善《文选注》修辞训诂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5 戚晓杰;明清山东方言背景白话文献特殊句式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翟燕;明清山东方言助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张俊阁;明清山东方言代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魏红;明清山东方言特殊语法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徐朝红;中古汉译佛经连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谢洪欣;元明时期汉语连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春妮;“一样”结构的语义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刘建国;《朱子语类》比较句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3 孙光锋;表示比较的“有”字句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郭廷林;回族伊斯兰文化语义探微[D];浙江大学;2011年
5 万小芳;不确定性推测类副词共时、历时考察[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姜南秀;《原本老乞大》中的比较、比拟和选择问句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得成;《祖堂集》副词系统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丁芸;开封回族语言使用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9 周晓飞;明代三种小说对象类介词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10 史在宏;《金瓶梅》被动句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吴福祥;南方方言几个状态补语标记的来源(一)[J];方言;2001年04期
2 吴福祥;南方方言几个状态补语标记的来源(二)[J];方言;2002年01期
3 吴福祥;南方方言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C”带宾语的语序类型[J];方言;2003年03期
4 吴福祥;;关于语言接触引发的演变[J];民族语文;2007年02期
5 马伟;;语言接触与撒拉语的变化[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沈家煊;;现代汉语“动补结构”的类型学考察[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3期
7 江蓝生;后置词“行”考辨[J];语文研究;1998年01期
8 蒋绍愚;;内部构拟法在近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运用[J];中国语文;1995年03期
9 江蓝生;从语言渗透看汉语比拟式的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秀杰;;沧州回族经堂教育概述[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万振新,李强;兰州市清真寺经堂教育调查研究[J];世界宗教研究;2005年02期
3 丁士仁;;二十世纪河州经堂教育的两次重大突破[J];回族研究;2006年04期
4 刘菊华;李德文;;云南伊斯兰经堂教育改革初探[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5 一知;;阿拉伯语在中国[J];阿拉伯世界研究;1991年01期
6 李振中;学者的追求[J];阿拉伯世界;1993年04期
7 李仁;;虎嵩山与宁夏伊斯兰教的经堂教育[J];阿拉伯世界研究;1989年02期
8 虎隆;马献喜;;毕生讲学 传教著述等身 以经诠经 弘扬民族文化——纪念马良骏大阿洪归真50周年[J];回族研究;2007年03期
9 马建武;宋绮辛;;伊斯兰教在中国的本土化探析[J];青海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10 杨艾;马万新;;马正忠阿訇与新疆回民经学教育[J];中国穆斯林;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俊;;回族穆斯林对中国的阿拉伯语教育事业的贡献[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杨大庆;;再论回族经师阿洪及其经堂教育的历史功绩[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马强;;阅读草根社会的文化符号:“小经文字”散论[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王希隆;喇延真;王平;;西北城市清真寺经济结构浅析——以兰州市清真寺为例[A];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5 杨桂萍;;探索回族与伊斯兰教的理性发展道路——回族学者马德新的理论与实践[A];宗教与民族(第贰辑)[C];2003年
6 余振贵;;《马德新思想研究》序[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7 伍德勤;;伊斯兰教对旧中国穆斯林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8 丁宏;;东干族伊斯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兼与回族比较研究[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9 吴幼雄;;泉州伊斯兰教的历史[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10 张践;;宗教在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A];宗教与民族(第壹辑)[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海宝明;经堂教育中的儒学烙印[N];中国民族报;2008年
2 北京西城实验学校 吴建华;西北回族伊斯兰教育与国民教育的互动[N];中国民族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米根孝;成达师范:成德达才 笃诚敏健[N];中国民族报;2009年
4 王建平;70年前的历史记录[N];中国民族报;2005年
5 帕林达;临夏清真寺的社区功能[N];中国民族报;2008年
6 ;临夏是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地方[N];民族日报;2010年
7 本报驻埃及记者 黄培昭;又是“斋灯”挂起时[N];人民日报;2005年
8 道明;新加坡举办《道德经》多语言版本文化展[N];中国民族报;2008年
9 从恩霖;穆斯林的“讨白”[N];中国民族报;2005年
10 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当代重大民族宗教问题研究中心 甘肃地区伊斯兰教门宦制度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研究课题组 实习生 马丽 整理;教派门宦内外关系与和谐社会建设的互动[N];中国民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丁克家;当代甘宁青城市化进程中的伊斯兰教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2 马志丽;传统与现代——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吴建华;西北回族伊斯兰教育的历史与当代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范景鹏;海岱河山,,回儒交融[D];兰州大学;2012年
5 张雪峰;伊斯兰的“吉哈德”[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祁学义;圣训及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帕林达;临夏的清真寺文化[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马小华;当前清真寺与回族乡村社会之间关系的实地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马海成;伊斯兰慈善思想与制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丽娟;回族经堂教育的网络空间建构[D];兰州大学;2012年
2 姜熙福;西宁伊斯兰教的经堂教育与文化功能[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3 马婷;民国时期新疆回族教育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4 郭筠;浅析法蒂玛王朝的顺民政策及其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马宁;改革开放以来呼和浩特市伊斯兰文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陈颖;南京穆斯林社区语言使用状况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7 陈杰;伊斯兰传教士与河州门宦的渊源关系[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马生福;现代化背景下农村撒拉族的宗教生活[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沈毅;民国时期北平成达师范学校[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10 丁博杰;人口迁徙对宗教生态格局的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044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504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