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信徒、圣地及其关系——藏传佛教信徒朝圣的特征

发布时间:2018-02-14 18:15

  本文关键词: 藏传佛教 朝圣 信徒 圣地 宗教心理 出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宗教学者或宗教人类学者对仪式的研究,既有社会功能的研究取向,也有个人功能的研究取向。个人的研究取向更能使我们理解当代藏传佛教徒为什么仍然保留传统的朝圣模式。通过大量调查材料分析发现当代藏传佛教徒的朝圣主要表现为神圣对象性、时间性、仪式性、诱因性、心因性、社会支持性、我与无我的二元性这样七大特征。
[Abstract]:Religious scholars or religious anthropologists in the study of ritual, there is a social function of the research, There is also the research orientation of individual function. Personal research orientation can make us understand why contemporary Tibetan Buddhists still retain the traditional pilgrimage patter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a large number of investigation materials, we find that the contemporary Tibetan Buddhists make pilgrimage. Mainly manifested as sacred object, Time, ritual, inducement, psychogenicity, social support, I and non-self duality are the seven characteristics.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西南民族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藏传佛教世俗信徒宗教朝圣的社会心理机制研究”(08bzj003)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9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穆赤·云登嘉措;藏传佛教信众宗教经济负担的历史与现状[J];西藏研究;2002年01期

2 万明钢,王亚鹏,李继利;藏族大学生民族与文化认同调查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刘国铭,刘治修;从文化视角看宗教的政治问题——以先进文化抵御敌对势力的宗教渗透[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覃红霞;冲突与融合:中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04年03期

3 翟鹏玉;;“那”生态文化资本的历史运演及其对中国-东盟文化交流的作用[J];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06期

4 廖杨;;象征符号与旅游工艺品中的民族文化认同[J];民族艺术研究;2006年02期

5 黄剑波;宗教人类学的发展历程及学科转向[J];广西民族研究;2005年02期

6 万明钢;赵国军;杨俊龙;;我国少数民族心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2000~2005[J];心理科学进展;2007年01期

7 郎维伟;;从藏族人口变迁看新中国人口政策对藏族生殖权和发展权的保护[J];西藏研究;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翟鹏玉;;左右江流域“那”文化生态审美资本的历史运演及其对广西和谐社会建构的作用[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传庚;新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苏东晓;审美无利害说与审美关系问题[D];复旦大学;2005年

3 贺萍;西部大开发与新疆多元民族文化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4 朱普选;青海藏传佛教历史文化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海力波;“做”黑衣壮:认同历史与文化表征[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文忠祥;土族民间信仰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7 吴福友;伊利亚德的宗教现象学之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陈元贵;仪式与审美尺度问题[D];复旦大学;2006年

9 刘波;20世纪上半叶中国民间文艺学基本话语的嬗变[D];复旦大学;2007年

10 王小健;中国古代性别角色的分化及其社会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昕亮;1997-2002:我国少数民族心理研究的文献计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谢书书;闽南语和普通话的语码转换之心理学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3 段新莉;数字化时代的“魔幻风潮”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黄敏辉;从村镇寺庙看浙江民间信仰的现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文婷;少数民族文化认同与多元一体化教育[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何林波;晋国“剱礼”略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雷文彪;论全球化语境下民歌艺术的生存与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冯智明;贺州客家人祭祀饮食习俗调查与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娟;梅山图考[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浈;论《云南映象》的“原生态”文化内涵与理论意蕴[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万明钢,王鉴;藏族双语人双语态度的调查研究[J];心理学报;199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桑吉扎西;岳丽彬;;藏传佛教觉囊派梵音古乐在北京演出[J];佛教文化;2010年01期

2 李国臣;;辽宁省举办首届藏传佛教教职人员培训班[J];法音;2011年09期

3 更堆培杰;觉嘎;;藏传佛教“绝耷”音乐结构研究——以雄色尼古寺“绝耷”音乐为主例[J];佛教文化;2010年03期

4 徐长安;;藏传佛教界吹响抗震救灾集结号[J];佛教文化;2010年03期

5 刘俊哲;;藏传佛教关于生死智慧的论说[J];民族学刊;2011年02期

6 程狄;;元、明时期北京藏传佛教发展概况[J];大众文艺;2011年15期

7 嘉雍群培;;藏传佛教中的“扎年琴”[J];佛教文化;2010年01期

8 ;中国佛教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大会发言选刊[J];佛教文化;2010年01期

9 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喇嘛·次仁长老功德留天地[J];法音;2011年09期

10 拉玛杰布;;浅谈青海河湟地区民间信仰与藏传佛教关系[J];经营管理者;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传力;边普;;藏传佛教与拉萨城市转经道空间[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亚莎;;藏传佛教“佛鹏”源流考——青藏高原Khyung图形的演变脉络[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向红笳;;藏传佛教在北美的传播[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4 郎维伟;;四川康区藏传佛教觉姆现状研究[A];“西藏和其他藏区现代化道路选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5 郎维伟;;试论康藏文化与藏传佛教的关系——为纪念任乃强先生而作[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6 班班多杰;;为道、为学、为器——简论藏传佛教和藏族文化的关系[A];宗教与民族(第贰辑)[C];2003年

7 才让;;当代藏传佛教的社会影响及发展特征[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8 沈桂萍;;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历史考察[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3集)[C];2008年

9 康春英;;藏传佛教中的爱国主义情愫及其现实意义[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4集)[C];2009年

10 孙悟湖;;元代藏传佛教向蒙族地区传播及其与蒙古萨满教的内在紧张[A];宗教与民族(第壹辑)[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尕藏加;新中国的藏传佛教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2 记者 周东平;青海上亿资金保护藏传佛教名寺[N];人民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王鹏权;民族性 现代性 藏传佛教宿命何在?[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4 记者 马玉龙;我省藏传佛教代表人士培训班结业[N];云南日报;2009年

5 记者 李韵;故宫博物院成立藏传佛教文物研究中心[N];光明日报;2009年

6 潘琼阁;藏传佛教:在脆弱的土地上守护生态天堂[N];中国民族报;2010年

7 记者 李亦恩;藏传佛教培训班学员来岳考察[N];岳阳晚报;2010年

8 记者 冯骥 常川;推动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N];西藏日报(汉);2010年

9 赵国栋 于转利;茶与藏传佛教[N];中国民族报;2010年

10 记者 巴桑次仁;7年内我区48名僧人获藏传佛教最高学位格西拉让巴[N];西藏日报(汉);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知珍;7-18世纪西域与西藏佛教交流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2 刀吉仁青;藏传佛教文献中的佛性论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何杰峰;藏传佛教判教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扎西卓玛;藏传佛教佛经翻译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白玛措;莲花生信仰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高泽祯;道次第蠡测[D];四川大学;2005年

7 段晶晶;藏传佛教圣迹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8 王开队;康区藏传佛教历史地理研究(公元8世纪~1949年)[D];暨南大学;2009年

9 刘京涛;蒙原佛教造像变异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斯塔;本体、方法、境界[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吉仁尼格;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世俗化的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2 高琳;藏传佛教在新疆的兴起和演变及其对社会的影响[D];新疆大学;2009年

3 曹英;藏传佛教对藏民族习惯法的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陆启义;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哲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5 德却卓玛;试论宗喀巴大师对格鲁派寺院教育的贡献[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6 严永孝;甘南藏区藏传佛教的寺院文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7 次仁旺旦;浅论佛教身心保健法[D];西藏大学;2009年

8 万玛才旦;藏传佛教格鲁派宗教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王军涛;西夏时期藏传佛教在河西地区的传播与发展[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10 昃冬;藏传佛教在藏区旅游中的影响及其与藏区旅游和谐关系的构建[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113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5113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9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